2024.05.19.「我祈禱」

  • 主禮:劉炳熹牧師
  • 聖經:羅馬書八:22-27   
  • 金句:
    • Chhin-chhiūⁿ án-ni, lán loán-jio̍k ê sî Sèng Sîn mā ū teh kā lán hû-chhî; in-ūi lán m̄ chai tio̍h án-chóaⁿ kî-tó, m̄-kú Sèng Sîn ka-kī ēng ōe bōe-tàng piáu-ta̍t ê thó͘-khùi thòe lán kî-kiû. (Lô-má 8 chuⁿ 26 chat)(現代台語羅馬字2021版)
    • 親像按呢,咱軟弱的時聖神嘛有啲給咱扶持;因為咱呣知著按怎祈禱,呣拘聖神家己用話𣍐當表達的吐氣替咱祈求。(羅馬書八:26)(現代台語漢字2021版)
    • 同樣,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原不知道該怎樣禱告;可是聖靈親自用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歎息為我們向上帝祈求。(羅馬書八:26)(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經文:羅馬書八:22~27

前言

祈禱,是人們深陷困境裡自然而然的行動,無論是不是基督徒,我們總能夠看見人們在祈禱。它或許是許願,期盼著身陷苦境裡的我們,可以勝過眼前的難題。然而基督徒的祈禱,或許有更深的意涵,通過祈禱,我們認識上主,我們學習跟從基督,更隨著聖靈的啟示,受邀請進入每一個人們的受苦,陪伴他者一起走向盼望。

受苦得自由的盼望

保羅書信在新約裡佔了很大篇幅,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保羅,羅馬書一:1「我是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上帝選召我做使徒,特派我傳他的福音。」羅馬書的作者保羅,讓我們看見兩個不同的身份,一是「僕人」,一是「使徒」。縱貫保羅書信,保羅並非在每一封書信裡都以使徒的身份寫作,也沒有在每一封裡都自稱「僕人」,唯一一封兩者都存在的書信,就是羅馬書。我們從僕人的角度認識保羅,他受基督的拯救與差遣,為要向人宣講福音;亦從使徒的角色認識他,信服於他所傳講的信息。

另一方面,生活在「羅馬盛世」之下的基督徒實況,始終都在與世界的價值爭戰,跟從基督,意味著遠離羅馬皇帝,此行動必然遭受指責、攻擊,面對受苦的必然。八:1「那些活在基督耶穌生命裡的人就不被定罪。」可能是一明確的斷句,保羅清楚向信徒們宣教,跟從基督的人不會定罪;然後它也可能是牧養的勸勉,鼓勵每一個信徒,藉由聖靈的大能,勇於活出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僕人與使徒的身份,也在此刻顯明出來,一方面帶來明確的教導,另一方面更是陪伴眾人受苦的勸勉,一起走向新的世界。

受苦的人們,與一切受造的都在呻吟,好像經歷生產的陣痛。保羅從人們的受苦出發,引導人們看見,整個大自然都飽受苦難,從今日的眼光,或許是人們無止境汲取資源,戰亂不息所帶來對氣候變遷的影響,致使天災不變。生產的陣痛使我們知道,受苦會有終止的時候,唯有帶著盼望,預備那將要結束的災難,我們才有勇氣持續走在跟隨基督的道路。

保羅提及「初熟果子」的字眼,在經書傳統裡,指的是人們把最好的獻給上主,此刻他卻邀請讀者逆向思考,這是上主已將耶穌基督賜予我們的恩典,通過聖靈的啟示,我們成為上主的兒女。基督徒常把「哈利路亞!」放在嘴邊,但此刻在羅馬城內的信徒,卻是在受苦裡表達內心的呻吟,從最谷底的深淵走向哈利路亞的自由,無疑是生命一項偌大的祝福。

呻吟與嘆息,宛若等候中的呼吸,期待基督臨到我們的生命,指向真正的盼望。保羅接續著說:「由於盼望,我們得救。那看得見的盼望不算是盼望,我們忍耐等候,為要朝向那看不見的盼望!」羅馬盛世是個權勢扭曲的世界,滿地皆是合理化的暴力、謊言、貪婪與仇恨,人們到底能夠如何從這些看得見的事物得著盼望呢?環視整個世界歷史發展,豈不也是如此,看似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卻也帶來更多的不當牟利、彼此傷害,偶有歡笑與溫暖,更多的卻是傷痛與憤怒。活在一個被邪惡所統管的世界,受苦中的人們,難以瞥見真實的盼望。

因著如此,我們才學習在禱告裡辨識出自己的軟弱。「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原不知道該怎樣禱告;可是聖靈親自用言語所不能表達的嘆息為我們向上帝祈求。」就在這段話語裡,我們彷彿聽見著聖靈的氣息,他說:「我知道你們承受的苦,我知道你們的哀痛,我知道你們面對著各樣衝突、傷害、委屈……。」就在那嘆息裡,聖靈清楚知道人們的限制與軟弱,祈求的氣息,超過我們的理解與思想,對我們說,上主知道我們的困惑,不懂得禱告、不願意禱告、不相信禱告的我們,已被他所理解,已被他所聆聽。

「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就是他按照自己的旨意呼召的人都得益處。」延續著前面經文的脈絡,我們不可忽略了,這句話語的主詞在於上主,是上主使發生在眼前的萬事運作,為要讓我們得著「益處」。這份益處是原先與人們一同呻吟的大自然也得以蒙福,上主與人、人與人、人與受造界恢復合宜的關係。最終在第八章的結尾,沒有任何事物能夠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就是每個忠心跟隨基督的人會得著最大的福份。

羅馬的苦痛記憶

羅馬人讀著保羅所寫的話語,起初或許還無法真實明白一切,但隨著後來所發生的事件,保羅先知性的宣講,帶給每個受苦的人們面對未來的勇氣。有一起事件發生在公元六0年代初,一個羅馬行政官被自己的一個奴隸謀殺了,原因可能是他答應這位奴隸要還給他自由,後來卻又拒絕。羅馬人有一條嚴苛的法律,只要有一個奴隸謀殺主人,那麼這家庭裡所有的奴隸都要一起被處死。

為什麼會有這條法律的出現?恐怕是羅馬盛世底下扭曲價值的代表,看似擁有很多奴隸,擁有很多財富的羅馬人,其實很害怕這些奴隸,畢竟奴隸可以在他們不設防的時候接近他們,飽受壓迫的奴隸,何時會起造反之心,更是他們無法預測的事情。因此,擁有愈多,反倒愈活在恐懼之中,他們通過這條法律來嚇阻奴隸,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這個行政官總共有四百個奴隸,隨著此事發生,許多認識這些奴隸的人,與他們生活的朋友們都群起反對,然而政治當局仍舊拒絕修改這條法律,尼祿皇帝還動用軍隊來維持治安,好讓四百個無辜奴隸得以被處刑。

無獨有偶,就在此事過後兩三年,尼祿皇帝想要改建羅馬,許多老舊的房子要被拆掉,人們自然為了保全自己的住屋,有很多反對的聲浪。誰知道,就在這個時間點,羅馬城發生了大火,燒掉了許多城區,自然就有各種謠言流傳說,這把火就是尼祿皇帝自己放的。為了照代罪羔羊,尼祿把罪名推到了基督徒頭上,導致非常多的基督徒被處死。

有許多人同情於這些基督徒的遭遇,但也有一群人認為,誰叫這群基督徒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鄙視我們羅馬人的節慶。這些苦痛的記憶,真實發生在羅馬信徒的眼前,保羅聲聲喚喚的勸勉,捎來一股安慰的信息,鼓舞著眾人把眼光朝向那看不見的事物,上主的愛永遠不會與我們隔絕。

我祈禱

我們學習祈禱,不是一份權利或者義務,想要通過祈禱這方法去換取些什麼益處。祈禱是我們把主權交給上主的表達,保羅讓我們看見,即便在世界扭曲的價值與壓迫底下,基督的復活已然勝過這一切。基督為我們而死,成了新生命的泉源與啟示,上主站在每一個受苦的旁邊,聖靈聆聽我們的嘆息,為我們祈禱,好讓我們勝過這個世界。

聖靈降臨節的今日,是我們學習祈禱的時刻,在每一個呼吸,每一個氣息裡,我們體認上主所賦予的生命。如今,我們學習再一次謙卑聆聽上主的脈動,不看自己,而是專注於上主的應許,在那裡,我們會得著真正的平安!

【我祈禱】

每次呼吸
  每個氣息
    是我的祈禱
      是我的期盼
        新的世界
          會臨到。

每次哀哭
  每個嘆息
    是我的祈禱
      是我的心聲
        願你伸手
          拯救我。

聽見
  耳邊的細語
  身旁的吹拂
    是你在說話
    是你的應允
      我祈禱
         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