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巴克禮聖經學堂.士師記三:1~11

經文:士師記三:1~11

經文解釋

原先居住在迦南地的外邦人,是應該要被驅逐出去的,但以色列人民並沒有把他們趕走,因此上帝留下這些國家,為了要考驗以色列人,對於這群沒有經歷戰爭的新一代以色列人來說,未來的路將是戰役連連,他們將會從痛苦中學習,除非學習真正倚靠上帝,否則人只會更加混亂而已。作者清楚的紀載了留在迦南地的各個族群,常在舊約聖經中出現比較重要的族群以「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為主。這些民族與以色列人混居在一起,上帝給予以色列人機會選擇自己究竟要走的是哪一條路,但很明顯的,以色列人很難抵擋誘惑,他們與這些族群的人民通婚,甚至更嚴重的,去拜他們的神明,導致著可怕的後果。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他們的上帝」這兩句話成了士師記固定出現的句型。耶和華將以色列交在古珊.利薩田的手中,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兩倍惡毒的古珊」,其實是一種嘲諷的意思,百姓離棄上帝去拜巴力和亞舍拉,以為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結果是被更惡毒的古珊王統治,得到的東西全都損失殆盡。在痛苦裡,百姓呼求耶和華,他們的唉聲嘆氣讓上帝做了回應,興起了第一位解救的士師-俄陀聶。俄陀聶的故事在第一章裡就已經提到,在猶大支派佔迦南的底壁之役裡,他就已經嶄露頭角,是個戰爭英雄,而他娶了本族的女子,更是凸顯了合法性的意義。不過這樣一位強棒士師,作者對於他的描述卻非常的簡要,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他就戰勝了古珊.利薩田,以色列人有了40年的太平時間,直到俄陀聶去世為止。這樣描述的意義,為的是要透露,是上帝帶領著以色列爭戰,俄陀聶帶領大家戰勝以後,沒有任何做王的意圖,沒有戀棧權位,作為第一位士師,這是個典範,立下「看上帝不看人,榮耀完全歸於上帝」的標準。

俄陀聶作為第一位士師,我們完全沒有看見他任何想要為自己留下些什麼,或者爭奪權位的企圖,單純的順服耶和華的靈,做該做的事情,當任務完成以後,就自然的退居幕後,這就是一種服事的典範。太多時候,人很掙扎著要為自己留下名聲,或著留下些什麼紀錄,越權了都還不自知,最嚴重的是,我們很努力的想要為上帝做飯,卻把上帝趕出了廚房。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容易追逐自己的享受,誤以為自己已經為上帝打完美好的仗,可以好好休息了,其實跟隨基督的道路沒有任何一刻是停下來的,這是一條活的道路,是不斷在動的,停下來的那一刻意味著我們的生命將成為一攤死水。

現實生活裡拯救的「人士師」俄陀聶不過就是生命終極的「神士師」上帝所揀選與使用的器皿而已,生存危機的解除,為的是要發覺信仰危機的核心問題,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各樣的危機時,那都是信仰真實的考驗,我們是否能夠緊緊抓住生命的主耶穌基督,順服上帝的靈所感動我們的呢?很多時候,若我們察覺到對一件事情有感動,且這件事情又是有意義的,那就不要猶豫,趕快付諸行動,即便結果不一定如我們的想像,但背後都有著上帝帶領的痕跡,上帝的靈如何帶領,我們就如何去行,這是士師最重要的信仰根基,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可能扮演士師的角色,將拯救的信息帶入到他人的生命裡,若是失去這最重要的根基,那危機就隨之而來了。

問題討論

  1. 在台灣的處境下,我們的必然有信仰不同宗教的親人,我們如何看待他們的信仰?我們如何在對話裡分享自己的信仰?
  2. 作者關於第一位士師俄陀聶的敘述非常短暫,他究竟想要表達些什麼?讓我們學習什麼樣的典範?
  3. 在士師記三:1~11的經文與信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裡?
  4.  

祈禱

  1. 願我們在與不同宗教信仰的夥伴對話時,從眾多相異之處找到同行的契機,分享基督的恩典,攜手創造美好。
  2. 願我們學習「看無自己」的功課,專注於上主所託付在此時此刻的使命,讓福音推動自己招聚同伴,建造團契。
  3. 通過教會正在展出「兒童反戰藝術展」,我們一同學習為世界的戰亂與威脅祈禱,願平安臨到每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