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巴克禮聖經學堂.使徒行傳九:32~43

【經文】:使徒行傳九:32~43

 好不容易藉著巴拿巴的協助,終能夠讓轉變生命後的掃羅得著教會的接納,但 很明顯的,無論從傳統的猶太宗教體制,一直到耶路撒冷的初代教會,都持續受到上帝自己宣教工作的衝擊,邀請著教會走出既定的框架,去看見更為廣大的可能性。就在此時,因著教會的擴張愈來愈迅速,各地都發出著牧養的需要,彼得正為著眾信徒四處奔波著,一刻也不得閒,每個不同的地區,都呈現著不同的特質,信徒也有著不同的需要,但唯一相同的,就是上帝透過這些需要,邀請著教會跨出新的步伐。 

 在呂大,有一個躺在褥子上八年的以尼雅,因著身體的缺陷,無法被整個信仰群體所接納,他所等候的醫治,除了身體的疾病之外,更要緊的,是被上帝所接納,被大家所接納。隨著彼得來到這裡,立即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整理你的褥子吧!」這一句「起來」的宣告,帶有著醫治的能力,以尼雅得以重獲新生,真實的從褥子站立起來。隨著消息散布開來,住在呂大和沙崙的人,凡看見以尼雅的見證,就紛紛歸向主。 

 當彼得在呂大行神蹟的消息被散播之後,鄰近於呂大的約帕,來了兩個拜訪他的人,央求著他:「請快到我們那裏去,不要耽延。」可見彼得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停留在單一地區,因為需要上帝恩典的人們實在太多,每一個需要,對彼得來說都是一次跨越的行動,而他更不僅是代表自己而已,是整體教會都因著宣教行動不斷的走出框架。從巴拿巴走出來接納掃羅開始,彼得走出來到各地傳揚福音,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就在這戰戰競競的每一步,挑戰著教會不再自我受限,學習經歷上帝的行動。

 很特別的,這個來自於約帕的訊息,是關係到一位女性門徒,在男性與女性無法平起平坐的社會結構裡,自然教會裡也是男性的聲音遠大於女性。但約帕的大比大,又稱做多加,她廣行著各樣善事,賙濟需要的人,陪伴那些最為弱勢的寡婦,她的生命見證,得著了眾人的肯定。一天,她忽然患病死了,這讓大家感覺到十分悲傷,有人把她清洗後,放在樓上。恰好彼得在呂大的消息傳至,眾人興奮異常,才對生命的消逝感覺到絕望,新的盼望隨之到來了。 

 彼得和他們同去,一到約帕,就有人領他上樓。映入眼簾的,是一群素來蒙受多加照顧的寡婦內心十分的悲傷,站在那裏一直哭著,她們拿多加所做的內衣外衣給彼得看,讓彼得深受著感動。於是,彼得叫她們都出去,跪下禱告,轉身對著屍體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看見彼得,於是坐了起來。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那些聖徒和寡婦都進來,把多加活活地交給他們。這事立即傳遍了約帕,許多人更因此信了主,接著,彼得在皮革匠西門的家停留下來,結出許多宣教的果實。 

 從在呂大的以尼雅開始,那癱瘓的得著醫好,一直到多加恢復了生命,上帝的行動始終超越眾人的想像,而彼得,不過是回應著每一個來自於宣教的邀請,打破諸多的限制而已。碰觸死人,自然是不潔淨,而居住在皮革匠的家,更是另一種的不潔淨,彼得的行動,宣告著上帝已經打破那禮儀的藩籬,教會持續更新著,從內在的生命轉變,一直到外在的宗教禮儀,一個鮮活的教會,持續向整個世代做出見證。

【問題討論】

  1. 以尼雅的得醫治,對整個教會群體帶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我們看見周遭人們生命轉變的時候,內心有什麼感動?
  2. 教會向所有人「開放」意味著什麼?教會邁向開放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我們的生命又如何向上帝敞開?
  3. 使徒行傳九:32~43的經文與信息裡,最觸動我們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願我們仔細聆聽身旁弟兄姊妹的故事,觀看上帝如何在他們的生命中行奇妙的工作,藉此使我們得著新的成長。
  2. 願我們永保一顆開放的心,向上帝敞開,在每一次因開放而遭遇的衝突裡,看見成長的契機。
  3. 為著台灣社會的平安祈禱,願政府、人民都能有智慧的迎向未來,也為世界許多受苦的人們祈禱,願憐憫常與眾人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