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禮:劉炳熹牧師
- 聖經:彼得前書二:2~10
- 金句:彼得前書二:5
- Lín mā tio̍h choh oa̍h-chio̍h, hō͘ Siōng-tè ēng lâi khí-chō sio̍k-lêng ê tiān, koh choh sèng-kiat ê chè-si, thong-kè Iâ-so͘ Ki-tok hiàn Siōng-tè só͘ hoaⁿ-hí sio̍k-lêng ê chè-mi̍h. (現代台語羅馬字2021版)
- 恁嘛著作活石,互上帝用來起造屬靈的殿,閣作聖潔的祭司,通過耶穌基督獻上帝所歡喜屬靈的祭物。(現代台語漢字2021版)
- 你們也要像活的石頭,用來建造屬靈的聖殿,在那裡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獻上為上帝所悅納的屬靈祭物。(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前言
走在路上,當我們看見一顆石頭靜靜的置放時,我們或會覺得,它是個阻礙,是個攔路的障礙物。過了一陣子,當一堆石頭累積成為一片牆的時候,我們也會發問,到底這片牆擋在這裡做什麼。再過不久,等到它成為了一樁雄偉的建築,我們才會意識到,原來當初那塊石頭的作用是這樣啊!基督,就是那塊石頭,他邀請著我們跟隨,一起成為一片牆,成為一座聖殿,訴說上帝奧秘的作為。
寂寞的書信
彼得前書以優雅的希臘文寫成,要一個漁夫寫出如此著作,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書信裡提到,這卷書是在忠誠的弟兄西拉的幫助下寫成,西拉可能是保羅宣教的夥伴,因此,這封書信充滿許多與保羅書信相關的思想。學者做了許多研究,都難以完全判斷出彼得前書的寫作日期,整體而言,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基督徒受到迫害,也沒有那麼容易解讀出來。
根據彼得前書一:1「寫信給上帝所選召的子民,就是那些因避難散居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各地的信徒們」。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這卷書寫作的對象是四散的信徒,而作者期盼通過不斷訴說基督的福音,讓分散開來的教會得以被拼湊、被凝聚,認知到自己的身份,就是屬於上帝的子民。
用「寂寞的書信」來形容彼得前書,是一個富含趣味的說法,但對於因著各樣原因不得不四散,一群「寂寞的信徒」來說,作者確實給予了大家嶄新的眼光,鼓勵每個人通過基督得以連結起來。
寂寞的信徒
當我們為了基督的緣故,遭受許多挑戰、攻擊或不順遂的時候,不免感受到一種深層的寂寞與孤單感。我們會問:「主啊,我如此認真的跟隨你、事奉你,為什麼會讓我遭受到這些困難呢?」人,終究是獨自面對上帝,與他對話,找到他放在你我生命中的心意,進而一步步在崎嶇的道路上前行。
很多時候,我們期望自己躲藏在一個群體裡,是教會,或是團契,以為只要這樣,就可以搭著順風車走在上帝的恩典裡。殊不知,愈是這樣以為的時候,就愈會在遭遇難題的時候陷入無止盡的孤獨裡,難以走出深淵。
神學家潘霍華在其著名的【團契生活】寫出一段很深刻的論述:「基督徒不應為了害怕孤單寂寞而尋找團契生活,這樣的人是在尋求麻醉卻只是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孤單。只有懂得獨處的人才懂得進入團契生活,也只有在團契生活裡,我們能學習到真正的獨處。兩者沒有前後,皆因著基督的呼召而來。」
我們需要在被世界所充斥與干擾的節奏裡覓得靜默,因為唯有靜默才能幫助我們聽見上帝的聲音。這不是意味要我們變成啞巴,是要提醒我們在言談裡尋找上帝同在的記號,使得我們成為宣講福音的僕人,在每一天為基督而活。
寂寞的石頭
彼得前書的作者,就在這樣的處境下,邀請每一位讀者進入新的想像。他勸勉散居的信徒,雖然我們可能孤獨,可能寂寞,卻要像新生的嬰兒般,渴慕純淨的靈奶,藉著它長大、得救。要親近主,因為他是活的石頭,雖然被人厭棄,但上帝揀選他,珍惜他。
耶穌基督,就是這塊活石。不過起初,他卻被眾人所拋棄,認為這不過就是一塊絆腳的石頭,是阻礙人的石頭。沒有人願意正視他的存在,甚至迫不及待的想除去他。基督這塊石頭,就這麼靜靜地被置放在一旁,無人注視,無人理會。
彼得前書的作者想要表達,這豈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嗎?跟隨基督並非一條易路,當上帝呼召我們成為一位信徒的時候,正是邀請我們學習基督的樣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一條不同於他者的道路,直至生命的末了。看似寂寞與孤獨,福音卻也在此顯現了,基督的生命向我們彰顯,哪怕是受傷、死亡,我們都不過是屬於基督的教會中一個肢體罷了。真實與基督連結的團契,陪伴我們走向死而復活的新生命,走向新的未來。
拼揍堆疊的聖殿
「泥水匠所丟棄的這塊石頭,已成為最重要的基石!」上帝揀選基督成為了最重要的房角石,讓其他的石頭得以拼湊、堆疊在其上,慢慢的成為了聖殿。活的石頭,帶來連結,帶來串連,讓整個團契、整個教會得以建造,成為眾人的祝福!
作者對教會的想像,顯然不是一個有形的巨型教會,而是每一個散居各地的信徒們,都學像基督的樣式,成為活的石頭,建造屬靈的聖殿,成為聖潔的祭司。教會不是一個抽象的集合體,而是一個具體的呈現,通過每一位弟兄姊妹的生命成為見證。他鼓勵著讀這封書信的人:「你們是蒙揀選的種族,是王家的祭司,聖潔的國度,上帝的子民,上帝選召你們離開黑暗,進入他輝煌的光明,來宣揚祂奇妙的作為!」
最終,他說著,我們得著從上帝而來的新身份,是因著他無限的慈愛與憐憫。因此,我們得以一步步的向前,讓基督的肢體所建造的教會,分享他的慈愛與憐憫給更多未曾聽過福音的人。非靠自己的能力,非靠自己的恩賜,非靠自己的聰明智慧,而是基督的憐憫,讓我們得以成為他的兒女,忠心的來服事他。
我們是被揀選的活石
閱讀教會史料,觀看台南東區的這塊土地,我們在一個宣教師所留下的「宣教特區」裡,繼續書寫新的故事。東門教會、台南神學院、新樓醫院、教會公報社、長榮女中、長榮中學,一塊塊的活石拼湊起來,成為了今日持續向城市宣揚福音的基地。而這每一塊的活石,又是我們每一位被揀選的信徒,點點滴滴累積而成。
隨著時代的巨輪向前,台灣社會的變動顯而易見,人口凋零,城鄉發展失衡,個人主義興起,一間間的教會、學校、機構面對衝擊,陷入危機的漩渦。日前位於台東,由天主教白冷會神父所設立的公東高工,曾是享譽國際的技職學校,因學生數下滑造成財務困境,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學校,落入停招的危機。一間偏鄉學校,學生多是原住民與弱勢家庭的孩子,只因當時神父們認為「教育,是天主給窮人的希望」,堅持到今日,未來何去何從,頓時陷入迷惘。
無獨有偶的,長榮中學、長榮女中也徘徊在這漩渦裡,看似找不到新的可能。上帝的揀選邀請我們跳入歷史教育的使命,通過近期籌辦的展覽再次觀看上帝的作為,在這個時代成為活石,連結每位弟兄姊妹的生命,共覓未來的出路。這趟旅程中,內心總會不斷浮現:「真的還有可能嗎?」大概想不到幾秒鐘,答案就出現了:相信上帝的憐憫,藉著靜默與祈禱,做上帝要我們做的事情,寂寞的石頭,成為從我到我們的新劇本,基督掌權,基督帶領,愛,永不止息!
【寂寞的石頭】
一顆寂寞的石頭
靜靜的
無人注目
無人理會
躲在不起眼的角落。
悄悄地
另一顆石頭出現了
被一寸寸
一步步
遷移到那角落。
一顆、兩顆、三顆
漸漸堆疊
拼湊成了
一幅美好的圖畫
累積成為
一座宏偉的建築。
寂寞的石頭
依舊在那裡
卻是
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