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巴克禮聖經學堂.馬可福音十五:33~47

經文:馬可福音十五:33~47

  被懸掛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生命力也愈來愈微弱,到了正午的那一刻,全地轉瞬變為黑暗,像是宣告死亡的得勝一般。來到了下午三點鐘,耶穌大聲呼喊:「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陷入極度痛苦的耶穌,從生命深處發出吶喊,為什麼自己要承受這樣的苦痛?到底這些遭遇有什麼樣的意義?旁邊站著的人聽見了,還說:「看哪,他叫以利亞呢!」有一個人把海綿沾滿了醋,綁在蘆葦稈上送給他喝,要看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把他放下來。

  耶穌基督是彌賽亞,這場諷刺的登基大典,王座就是十字架,朝臣是兩名強盜,敵對者公然殺了他,互相慶賀。最後,耶穌大喊了一聲,氣就斷了,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唯一的見證人是一位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氣後,就說:「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到頭來,門徒不見了,敵對者自以為高枕無憂的慶賀,反倒又是一位看起來不起眼的外邦人,成為當下首位確信耶穌基督身份的目擊者。

  除了這位百夫長外,還有一群人遠遠的看著一切發生,那是一群婦女們,包括抹大拉的馬利亞在內,好幾位耶穌在加利利時,跟隨他與服事他的那些人。她們是微小的一群,僅能夠在遠方注視,沒有辦法做些什麼,看似何等的無力,然而卻做了門徒該做但沒有做的事情。耶穌的死亡,揭開了一段沈默,沒有人知道該說些什麼,故事還能夠再怎麼演下去,無論過去這段時間如何精彩豐富,一種深層的無力感隨之襲來,再來呢?我們還能夠怎麼辦?

    耶穌死了,一切應該要恢復平淡了吧!到了晚上,是安息日前的預備日,亞利馬太的約瑟出現在場景裡,他是一位尊貴的議員,同時衷心期盼著上帝國得以實現,鼓足了勇氣去見彼拉多,希望能夠協助耶穌下葬的工作。無論是宗教或政治當局,周遭全是耶穌的敵對者,可以想見約瑟得做好多少的心理準備,冒著名譽受損的危險,勇敢把心裡所想的付諸行動。彼拉多對耶穌的死是存疑的,因此把百夫長叫過來,詳細問了相關的情形,了解耶穌確實已經死亡一段時間,才答應把耶穌的身體交給約瑟。

  領過耶穌的身體後,約瑟買了細麻布把他綑好,安放在岩石中鑿出來的墓穴裡,又滾來一塊石頭擋住墓門。至此,所有的工作都告一段落,耶穌的的確確死了、埋葬了,如果說這是一齣戲劇,可以算是到了完結篇,大家回歸先前平淡的生活吧!墳墓裡無聲無息的靜默,對每一位跟隨耶穌基督的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然而,他曾預言過關於復活的信息,會否成真呢?那些信息,好似一顆希望的種子,種在凡聽見者的心田裡,死亡還不是終局,或許,還有些什麼事情會發生。

  那群來自加利利的婦女,依舊站在一旁守候著,他們共同見證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受死且埋葬了。沒有任何人能夠做些什麼,這段靜默的時間,有點令人覺得度日如年,但不等到耶穌所預言的時候到來,沒有人知道究竟會發生些什麼事。人們的空白,成為聖靈運行的時刻,從耶穌基督的話語出發,有股新的力量在每個跟隨者生命裡醞釀著,有人協助埋葬,有人守望著,也有人正在悔恨著,等待著,故事不會在此畫下休止符,它才正要開啟新的篇章。

問題討論

  1. 眼見耶穌死亡所帶來的無力感,如果我們是在場的人們,內心有著什麼樣的感受?當我們面對親人離世時,是否有類似的感受呢?
  2. 我們曾否有過漫長等待的經歷?靜默與等候的過程,最難熬的是什麼?當新的契機來到時,自己最感動的是什麼?
  3. 馬可福音十五:33~47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願我們在每次默想生命開始與結束的奧秘時,更加領略上帝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知道如何以感謝回應。
  2. 願我們在靜默與等候的操練中經驗上帝對自己的說話,通過與上帝相遇,看見新契機的展開。
  3. 為每個病痛的、心靈憂傷的人祈禱,也為整個台灣即將到來的選舉祈禱,願我們在平安中看見社會進步的痕跡,看見上帝帶領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