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巴克禮聖經學堂.馬可福音十五:16~32

經文:馬可福音十五:16~32

  沒有任何神蹟式的轉變發生,耶穌被釘十字架已成為了將要發生的事實。門徒們的表現從誤解、出賣、否認、潛逃,一直落到十字架的事實,從跟隨耶穌行列中的榮耀感,向下墜落到一無是處,再也撐不下去。如今他們已不被記錄在場景中,只見耶穌一人,迎向全然的無力與軟弱,被鞭打、被譏笑、被羞辱,猶太人的王,竟落得毫無尊嚴,毫無半點生氣可言。那群擁有權勢的人,宗教領袖、羅馬當局、甚或只是手握武器的小兵,都加入了訕笑耶穌的行列,訴說著,在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裡,只有權力才是一切。

  當士兵把耶穌帶進總督府的庭院時,全營的兵都聚集了過來,他們給他穿上紫袍,又用荊棘編了冠冕給他戴上,向他致敬說:「萬歲,猶太人的王!」只見他們邊喊聲邊發笑,玩弄這個即將要被送上十字架的罪犯,另一邊又拿蘆葦稈打他的頭,向他吐唾沫,還故意佯裝著屈膝拜他。戲弄完了,就把他身上的紫袍脫了下來,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準備把他釘十字架。士兵們的嘲弄極力把耶穌踐踏在地,紫袍與王冠象徵王的身份,如今,猶太人的王一文不值,等著被送上死路而已。

  一步步地背著十字架向前,耶穌早已疲憊不堪,沒有任何一絲的力氣可再扛起十字架的重量,偶然間,一個古利奈人西門,被士兵們強迫著跟著前去,協助耶穌背著十字架,一路到了各各他。嘲諷的行為一整路都沒有停歇,連在十字架上了,他們都還在抽籤瓜分他的衣服。很難想像這是那一位向人傳揚福音信息,遍行神蹟醫治眾人的耶穌,不久前才吸引大批群眾的跟隨,此刻卻隻身一人狼狽不堪的迎向生命終局。十字架,是刑罰、是羞辱、是軟弱、是無助。

  十字架被立了起來,上午九點鐘,耶穌被釘在其上,罪狀寫的是「猶太人的王」。完全無力的懸掛在那裡,生命力一點一滴的損耗著,他的內心沒有怨恨,沒有想要報復的念頭,沒有想要再抓住些什麼,而是全然的付出他自己。現場還有另外兩個強盜與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走過的人從旁邊譏笑他,搖著頭說:「哼!你這拆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救救你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呀!」這場似是而非的加冕典禮,道出了人們心裡面的嘲諷:「上帝就像這樣而已。」人的不信與遠離上帝,在此顯得更加清楚不過。

  眾祭司長與文士,當然更不會錯過這嘲笑與羞辱耶穌的機會,彼此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好讓我們看見就信了呀!」同釘在十字架的人,也依舊不斷譏諷他。仗恃擁有權勢的人們,通過言語、行為暴力攻擊手無寸鐵的軟弱者,他們絲毫不願歇手,藉此掩蓋內心的恐慌。默默承受一切的耶穌,訴說一幅嶄新的生命圖像,不需要仰仗勢力,不需要倚靠武力,生命真正的價值,永遠不會被掩蓋,十字架的羞辱必將轉為勝利,讓一切的恐懼無所遁形。

  整段故事裡,最戲劇性的角色就是那被強迫背十字架的西門,在耶穌的軟弱中,西門毫無預警的被要求加入這趟旅程,共同背起了十字架,成為了耶穌的同伴。當人不再能靠自力扛起一切,一個新的群體於焉誕生,對西門來說,他共同肩負了十字架的重量,也在旁人的羞辱中,體會了耶穌的感受。每一個跟隨耶穌的人們,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生命歷程,即便是閃躲得遠遠,看來失敗的門徒,或是這麼一位看來莫名加入的西門,軟弱卻帶有力量的團契,對抗那倚恃勢力的利益團體,孰勝孰負,十字架的信息道出了一切。

問題討論

  1. 我們有因著跟隨基督而被人嘲笑,被人攻擊的經驗嗎?我們如何面對這些掙扎與挑戰?
  2. 每次閱讀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經文,我們內心有什麼樣的感受?十字架對我們來說的意義為何?
  3. 馬可福音十五:16~32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願我們在每次因著跟隨基督而被人嘲笑或攻擊時,看見基督恩典的臨在,也覺察他如何陪伴我們走過風暴。
  2. 願我們懂得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基督,忠於所託付的使命,活出真實的敬虔生命。
  3. 為每個病痛的、心靈憂傷的人祈禱,也為整個台灣即將到來的選舉祈禱,願我們在平安中看見社會進步的痕跡,看見上帝帶領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