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聖經信息(三十五)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53~72
耶穌被帶到大祭司那裡,現場早已圍繞大陣仗的祭司長、長老和文士,未循合法程序,就召開了猶太人的最高法庭預備要控告耶穌。那先前話說得很滿的彼得,此刻卻完全不敢作聲,只能遠遠的跟著,看看事情會如何發展。他一路尾隨進入大祭司的院子裡,想盡一切辦法掩飾自己的身份,就和警衛一同坐在火邊取暖。這場審判從開始就不合法,想要拿出證據卻怎麼樣都拿不出來,有些人宣稱要做見證,可是卻又各自不相符。為了要致耶穌於死地,敵對者用盡心機,編造謊言也在所不辭。
審判的氛圍因充斥太多謊言而有些詭譎,有幾個人站起來用假見證控告耶穌:「我們聽見他說:『我要拆毀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內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耶穌沒有對這項指控回應,緘默使空氣彷彿凝結了一般,逼使著大祭司不得不率先打破這沈默,繼續質問:「你是不是基督,那當稱頌者的兒子?」這一次,耶穌開口了,那句「我是!」的回應,環繞在每個人的腦海裡,耶穌堅定道出了上帝的啟示,無疑對這場謊言提出了反擊。
然而,習於在謊言裡的人是叫不醒的,大祭司聽了耶穌的話,氣的撕裂衣服,說:「我們何必再要證人呢?你們已經聽見他這褻瀆的話了。你們的決定如何?」於是現場所有的紛紛開始攻擊耶穌,有的吐唾沫,有的蒙著他的臉用拳頭打他,有的輕蔑地對他說:「你說預言吧!」警衛也把他拉過來,打他耳光。現場所有人都甘於活在謊言裡,沒有一人願意相信耶穌的話語,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把他除去!
彼得既想要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事,又得提心吊膽的確保自己不會被發現,忽然間,大祭司的使女來了,見彼得在取暖,仔細端詳他的容貌後,說:「你素來也是與拿撒勒人耶穌一起的。」當周遭人們把眼光轉向這邊的時候,彼得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他連忙向外走去,去到了前院,使女看見又對旁邊站著的人說:「這個人也是他們一夥的。」彼得仍舊不承認,過了不久,旁邊站著的人又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夥的,因為你也是加利利人!」
彼得「被迫」得作出表態,先前再怎麼說自己就是要與耶穌同死也在所不辭,他內心的防線被外在的壓力擊潰,大聲開口並咒詛發誓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話說完,雞叫了第二遍,回想起耶穌曾對彼得說的話:「雞叫兩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忍不住哭了起來。耶穌被抓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赤身丟下一切逃走了,此刻耶穌被宗教領袖不公義的對待,彼得的哭泣久久沒有停歇下來,這兩段門徒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每個讀者的心裡,若是自己,又會有什麼不同的反應嗎?
耶穌早就知道了這一切,他的話語應驗在了彼得身上,彷彿早就述說著:「你會迫於外在的壓力而選擇遠離我,不願意承認我,然而,這些我都知道,我都能體會。」就在那看起來最壞的時刻,凸顯了恩典的可貴,轉化成為彼得心裡面的力量,跌倒成為了再奮起的契機。人手所造一切看得見的堡壘終必損壞,唯有當耶穌成為每個人生命的主宰時,門徒才握有轉動世界的能力,對抗那永不止息的邪惡勢力。
問題討論
- 如果我們就是彼得,在那當下會有什麼不同的抉擇嗎?我們曾為福音的緣故付上什麼代價?
- 面對生命轉彎處時的負面感受,我們會如何閱讀這些事件?我們曾有在轉彎處通過悔改遇見上帝的經驗嗎?
- 馬可福音十四:53~72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 願我們在每個事件當下看見自己的本相何等軟弱,也在經驗福音的時刻,學習活出耶穌所賜的新生命。
- 願我們在每次生命遭逢轉彎處時,懂得閱讀自己的負面感受,也懂得悔改回到上帝面前,經歷真實的釋放與自由。
- 為被黑暗所控制的社會祈禱,在每次混亂與不安中,能觀看光的存在,通過基督的愛,使世界恢復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