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巴克禮聖經學堂.馬可福音十四:32~51

馬可福音聖經信息(三十四)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32~51

  彼得那句:「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絕不會不認你。」引發眾門徒的迴響,看起來十分有決心要陪伴耶穌走向終點站。然而,事情真會像他們所說的一樣嗎?到了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我去禱告。」於是他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一起過去。面對自己將要被出賣、受釘的現實,耶穌內心驚恐,極其難過,告訴三個門徒說:「我心裡非常憂傷,幾乎要死;你們留在這裡,要警醒。」門徒對未來受難的想像,始終與將要發生的一切有所差距,對這「保持清醒」的要求,遵行起來就會有程度上的差異了。

  耶穌稍稍往前走後,俯伏在地,禱告說,如果可能,就叫那時候離開他,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是照我所願的,而是照你所願的。」禱告裡,耶穌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害怕與焦慮,若是可能,他也期望自己能免於一切災害,但上帝的心意才是唯一的核心,能做的僅有順服而已。耶穌期待自己的門徒能多一些理解他所承擔的壓力,很現實的,當他回到三個門徒那裡時,發現他們已經,睡著了!

  這景象委實讓耶穌大感失望,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著了嗎?不能警醒一小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試探,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接連幾次,都是一樣的情況,第二次回來時,他們的眼睛困倦,連怎麼回答都不知道了;第三次,耶穌回來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在睡覺安歇嗎?夠了,時候到了。看哪,人子被出賣在罪人手裡了。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出賣我的人快來了。」這群門徒,無法按照他們說的跟隨耶穌,被肉體的軟弱所擊敗了。

  每個人、即便是耶穌都期待上帝能按照我們的想像行動,但耶穌做了最重要的宣告:「不是照我所願,而是照你所願。」就在客西馬尼園與門徒對話的過程裡,忽然間十二使徒之一的猶大來了,背後一群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文士和長老那裡過來。出賣耶穌的人告訴他們,我會給你們一個暗號:「我親誰,誰就是了。」猶大隨即與耶穌親吻,旁邊的人立刻行動要抓耶穌。事情的發展,顯然不在其他門徒的想像裡,還在震驚於「怎麼會?」的時候,旁邊有人拔出刀來反抗,削掉了大祭司僕人的一隻耳朵。

  耶穌沒有要他們反抗,因為他深知,這是上帝按著他自己的心意在行動。耶穌回應他們:「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我天天教導人,同你們在殿裡,你們並沒有抓我,但這是要應驗經上的話。」門徒們的反抗是徒勞無益,進一步的,他們全都逃走,離棄了耶穌。事情的變化,不是按著人們以為的美好故事,反倒轉向一場悲劇,是苦杯的來到,就在那裡,看見門徒的脆弱,更看見了,人性如何傾向滿足自我,遠離上帝。

  客西馬尼園故事結尾處的高潮,在馬可的筆下卻被一幅景象打斷了。有一個年輕人,光著身子只披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抓住他。他卻丟下麻布,赤身逃走了,愈跑愈快,頭也不回的狂奔,消失在路的盡頭。沒有人能確切知道他究竟是誰,或許,那是一個重要的提醒,他,可能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那每一次的譏笑,都朝向我們自己,提醒著我們需要上帝,需要那份拯救的恩典。

問題討論

  1. 還記得我們上一次迫切禱告的經驗嗎?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迫切?上帝又用什麼方式回應我們?
  2. 跟隨耶穌是面對受苦,我們如何認識生命中的苦?在面對苦難之際,又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得以堅持下去?
  3. 馬可福音十四:32~51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願我們在禱告裡堅忍與等候,即便遭遇阻礙,都能在時間裡耐心觀看上帝的應許,得以跨越難關。
  2. 願我們認識生命苦難的真實性,不只聆聽自己的聲音,更去聆聽他人的苦,在同行中得著勇氣與盼望。
  3. 為充滿苦痛的世界祈禱,願每個受苦的人們能在上帝的愛中瞥見希望,願這不穩定的世界能再次經歷上帝的掌權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