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聖經信息(三十)
經文:馬可福音十二:28~44
法利賽人、希律黨人、撒都該人連番上陣與耶穌唇槍舌戰,孰勝孰負一目瞭然,然而為了面子,他們表現上仍就得裝得若無其事一般,絞盡腦汁的尋找各種漏洞來攻擊耶穌。有個文士默默在一旁觀察整段辯論,很清楚辨別出是耶穌回答得比較好,就趨前問他說:「誡命中哪一條是第一呢?」耶穌回答:「第一是:『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第二是:『要愛鄰如己。』再沒有比這條誡命更大的了。」
耶穌所說的誡命,是猶太人一代代傳誦,從小到大都默記在心的話語。相對於先前那群自以為是的宗教領袖,這位文士做出不同的回應:「好,老師,你說得對,上帝是一位,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了;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鄰如己,要比一切燔祭和祭祀好得多。」他的回答得著耶穌的稱許:「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從此開始,沒有人敢再上前來挑戰耶穌。
此位文士領略上帝話語之美,做出睿智的回應。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唯有從實際行動才能得知,一個人究竟如何活出上帝創造之美。其餘的宗教領袖又是何種光景呢?有些文士質疑耶穌的權柄,認為他只不過是大衛的後裔罷了。除了言語質疑耶穌外,更多的文士喜好穿長袍在街上走來走去,非得要彰顯他的身份不可,又喜愛會堂裡的座位、宴席上的首座,侵佔寡婦的家產,假意做很長的禱告。他們掌握詮釋上帝誡命的話語權,壓迫那些沒有權力的市井小民,光鮮亮麗外表底下,藏著許多醜陋的罪惡。
畫面一轉到聖殿銀庫的門口,耶穌坐在那裡看眾人怎樣把錢投入銀庫。那一個一個以金屬製造的器皿,隨著每一筆奉獻的錢幣投下去,會發出不同大小與長度的聲響。人來人往,奉獻的人實在不少,然而焦點卻是在「財主」與「寡婦」,身份地位與經濟能力是天差地遠,財主們盡他們的義務投了許多錢,接續出現的是一位窮寡婦,相較於前面那批財主,一連串錢幣與器皿碰撞的聲音,此刻就是清脆且短促的兩個小聲響,很顯然,那就是兩個小文錢而已。
兩個小文錢就是一個大文錢,而一個大文錢約略又是一個銀幣的百分之一,而一個銀幣差不多是一天的工資。由此可見,那兩個小文錢的數字之小,完全無法跟財主相提並論。然而,耶穌卻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銀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眾人都是拿有餘的捐獻,但這寡婦,雖然自己不足,卻把她一生所有的全都投進去了。」耶穌並沒有否認財主的奉獻,只是單純通過寡婦的行動向人述說何為真正的美好,她獻上了自己的全部。
兩條重要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及「要愛鄰如己」,通過寡婦微小的行動顯露出來。宗教領袖輪番上陣與耶穌的辯論,到頭來反映出的,是握有財富者不願放棄自己手裡緊抓不放的安全感,他們內心被恐懼感充斥;反倒是看來一無所有的寡婦,成為被耶穌稱頌的榜樣。那麼,後來她如何了呢?答案比想像中還要簡單,從過去到此刻,她都全然倚賴上帝的恩典而活,直至未來,都必然有恩典相隨不曾離開。
問題討論
- 以色列人從小就教導孩子遵守重要的誡命,那我們如何從家庭中習得信仰呢?我們期待自己能如何在家庭裡實踐信仰教育呢?
- 我們曾聽過什麼奉獻的故事令自己震撼呢?面對奉獻的功課,我們最不願放手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
- 馬可福音十二:28~44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 願我們的家庭成為述說上帝恩典的地方,即便在家庭裡會面對衝突與挑戰,都仍能學習仰望基督。
- 願我們持續在奉獻的功課上學習把主權交給上主,通過學習跟隨與順服的過程,讓聖靈持續擴張我們的眼界。
- 為周遭遭遇病痛,或深陷心靈低潮的人獻上祈禱,願上主的話語進入每個人的生命,帶給人安慰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