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巴克禮聖經學堂.馬可福音十一:15~33

馬可福音聖經信息(二十七)

經文:馬可福音十一:15~33

  從咒詛一棵不結果的無花果樹,耶穌透露出人們的信仰早就被社會權勢與不公的結構所左右,導致弱勢族群不斷被層層壓榨,連存活都成了一種奢侈。作為信仰中心的耶路撒冷聖殿,本應能讓人尋得一絲盼望,在此尋見上主,不料內部腐敗的現實,更讓宗教體制成為加害者,使人們苦上加苦,不知該怎麼走下去。耶穌抵達耶路撒冷後,進入聖殿觀察周遭的一切,外顯出來的各種現象,在在都說明內部的價值出了什麼問題,無怪他會在無花果樹不結果的季節發出咒詛,與其說是咒詛,不如說是一種深層的感嘆,信仰被錯誤的價值觀左右,竟會領人墮落至此。

  耶路撒冷聖殿發生了什麼事?它「被佔領了」,被許多做買賣的人,被兌換銀錢的人,被賣鴿子的人,還有更過分的,被握有宗教權柄的人佔領了。聖殿由外邦人院、女院、以色列院,再接著是唯祭司可以進入的範圍,加上那大祭司一年才得以進入一次的至聖所,這麼一整個偉大的建築群,理應成為敬拜中心,然而此刻卻被經濟活動所佔領。環繞聖殿而生的商機、人際、權勢、經濟和政治網絡,佔領了整個聖殿建築,大祭司和祭司從聖殿稅得著好處,工人藉由持續不斷的工程而有工作,客棧因朝聖者而滿房,販賣牲畜的為信徒提供祭品,兌換銀錢的把羅馬幣換成專為奉獻產生的聖殿幣,每個人都因聖殿得利。

  耶穌再次進入聖殿後,開始一段激烈的行動,趕出了在聖殿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聖殿裡經過,教導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我的殿要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或許有人早對聖殿裡的種種亂象與不公不義感到憤恨,卻始終敢怒不敢言,如今耶穌說出了真話,向「被佔領」的聖殿發出怒吼。這行動自然不被執政當局所接受,祭司長和文士燃起殺機,開始想盡辦法要除去耶穌。

  禱告是敬拜的核心,耶穌強調聖殿應當去除掉那些世俗權力的捆鎖,成為真實禱告的殿。隔日,當耶穌與門徒再次經過那無花果樹的時候,發現那整棵樹都已枯乾了。耶穌回答他們:「你們對上帝要有信心,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離開此地,投在海裡!』他心裡若不疑惑,只信所說的必成,就為他實現。」耶穌此刻把禱告與他的行動串連在一起,為要恢復眾人禱告的能力,懷抱信心跟隨上帝的生活,與仰賴權勢與制度過活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兩條線,此刻,大家必須做出抉擇,開展全新的生命。

  耶穌告訴門徒:「當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該饒恕他,好讓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耶穌把禱告和饒恕連在一起,為要教導眾人,禱告不是企圖去滿足個人的計畫與成就,而是全然把焦點回到敬拜上帝的核心。潔淨聖殿的激烈行動,同樣是耶穌的禱告,期待看見事物有所變化與更新,當然,對那些習於仰賴權勢與暴力的當權者來說,反彈的力道將層層襲來,不把耶穌置於死地不會善罷甘休。

  又一次在聖殿行走的時候,祭司長、文士和長老責問他:「你憑什麼權柄作這些事?給你權柄做這些事的是誰呢?」這群頑劣的人仍舊把問題放在「權力」,然而耶穌卻反問他們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還是從人間來的?每一個刀鋒劍影的對話,都讓宗教領袖們盤算再三,到最後他們選擇說:「我們不知道。」當人不再以敬拜為核心的時候,各樣算計、謊言壟斷著他們的心思意念,耶穌回以:「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為要讓他們去釐清、反省,使他們有機會再次對準上帝,很遺憾的,宗教領袖們仍舊不願接受,固執的按著自以為聰明的作法持續向下沈淪。

問題討論

  1. 每當做決定的時候,「禱告」扮演什麼樣的位置?我們曾否感覺到自己常被其他勢力所影響,反倒忽略了上帝呢?
  2. 從個人、家庭、團契到整個教會,我們如何建立禱告的殿?自己可以從哪裡開始做起?
  3. 馬可福音十一:15~33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願我們通過禱告,真實辨別自己被什麼樣的勢力所影響,導致有時忽略了上帝的心意,此刻,讓我們再次對焦基督,認識福音。
  2. 願我們建立一個禱告的文化,是從個人、家庭到團契與教會,更懂得謙卑觀看基督的作為,學習跟隨與實踐。
  3. 為我們的環境獻上祈禱,願大家懂得聆聽,懂得觀察,去看見他者的需要,也看見上帝所託付給每個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