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聖經信息(二十二)
經文:馬可福音十:1~16
預言將來受難的信息後,這條朝向耶路撒冷的道路,同時也成為耶穌培育門徒的過程,通過實際的教導,與他們對話,期待他們能真正站起來,活出門徒的意義。向內,耶穌不斷培育門徒,向外,各種攻擊與挑戰從未停歇,法利賽人刻意掀起戰端,問耶穌說:「男人休妻合不合法?」乍看之下好像彬彬有禮,想要向耶穌學習,背後則是笑裏藏刀,他們只是刻意丟個倫理難題出來,讓耶穌步入陷阱去表態支持某一論點,再藉此分化他與其他派系。
法利賽人壓根就沒打算要對話,耶穌自然看得出他們心裡面的鬼胎,回答他們說:「摩西吩咐你們的是什麼?」不輕易給予是與非的答案,反推著法利賽人引述摩西有關離婚的相關規定:「摩西准許寫了休書就可以休妻。」延續他們的論述,耶穌進一步的澄清:「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寫這誡命給你們,但從起初創造天地的時候,上帝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離開他的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會出現離婚的法律規定,是因著人的心過於剛硬,不願意從上帝、從他人那互相學習,在整個社會文化愈來愈忽視婚姻之約的時刻,耶穌通過這段話語,再次與人們對話,邀請人們停下腳步,反思自我生命如何看待上帝的「約」。法利賽人不願意面對「約」的課題,他們把自己的心門關上,用許多律法條文營造出一個堡壘,絲毫就不想跨出去,更不想讓他人挑戰,一旦出現威脅他們地位的人,就想盡千方百計要除去他。
結束與法利賽人的對話談,進了屋子,門徒又再問了耶穌有關婚姻的問題,他回答:「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耶穌並非從律法的角度來討論婚姻,而是從約、從關係的角度來教導眾人,如何在整體文化陷入自私與混亂的時刻,活出真實的見證。這段討論稍稍告一段落,有人帶著小孩子要來見耶穌,要他摸他們,不料門徒竟然責備了他們,要他們趕緊離開,顯然完全忘記了前些時候耶穌領一個小孩過來,要求門徒接納小孩的教導。
耶穌看見這事非常生氣,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接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絕不能進去。」相對於內心築起高牆的法利賽人,以及再怎麼教導都進步緩慢的門徒,小孩子是最為邊緣,最沒有辦法為自己發聲的族群。耶穌的行動告訴大家,爭論於律法中如何處理婚姻的各種兩難,完全忽略家庭中那些無聲的角色,顯現眾人是如何忽視約、忽視關係。
耶穌讓邊緣、沒有辦法發聲的小孩子進入故事的中心,他更非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問他們需要什麼,相反的,他主動貼近孩子,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法利賽人一直想要捍衛自己的小圈圈,並不斷讓它擴大,門徒的想法或許與法利賽人差距不大,但因著耶穌的教導,挑戰他們走出自己的疆界,容讓那些邊緣的聲音與自己的生命對話。願意開放自己面對話語的「約」,面對與他人的關係,接納邊緣者的行動就會成為我們能夠給予他人最寶貴的禮物。
問題討論
- 與他人溝通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人總習慣堅持自己認為的,不願意做出調整呢?
- 我們如何被耶穌所接納?在學習接納別人的過程,我們遇過什麼挑戰?經歷過什麼恩典?
- 馬可福音十:1~16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 願我們在與他人對話的過程,認識上帝如何使用眼前的每個人對我們說話,也讓我們願意做出調整與轉變。
- 願我們再次認識自己如何被耶穌所接納,因此我們能夠學習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分享基督在你我生命的故事。
- 為整個世界的平安祈禱,使各地教會所宣講的信息,為每個受苦的人帶來盼望與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