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聖經信息(十九)
經文:馬可福音九:2~13
第一次預言受難與復活的信息後,門徒一時半刻還難以完全明白耶穌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但無論如何,這些話語都已經讓門徒對未來產生迷惘,好像有些事情不若他們想的那麼美好。過了六天以後,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領他們悄悄地上了高山。山,充滿奧秘,更代表人與上帝會遇的場景,一步步的向上爬,三個核心夥伴無法理解耶穌的想法,對於上山以後會發生什麼事一無所知,有徬徨、有擔憂、有懼怕,想開口問耶穌,但話一到嘴邊又收了回去,心裡面的複雜可想而知。
登上最高峰,耶穌就在他們眼前變了形象,衣服放光,極其漂白,白到發亮,讓人的眼睛都快要睜不開,忽然間,以利亞與摩西向他們顯現,與耶穌說話。神聖臨在的經驗,門徒心裡不僅沒什麼喜悅感,更多的是恐懼感,因為他們腦海中浮現的,是人一旦見上帝的面,就必不得存活。彼得脫口而出:「拉比,我們在這裡真好!我們來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因為心裡過於害怕,導致他無法判斷自己該說些什麼。
以自己有限的理解,嘗試去解釋神聖臨在的無限,彼得急切的言語,讓自己再次陷入犯錯的循環裡。在聽完耶穌述說未來的受難後,如此榮耀美妙的時刻,無怪乎彼得會想要搭一座棚子來延長此段時光。然而問題仍在於人無法全然認識上帝,若非真實的捨己,人一不注意就會被私利所驅動,只想滿足自己,而不是成全上帝的心意。這場超乎想像的體驗,更顯露出了門徒內心的糾結與徬徨。
山上的榮耀是一時,下山迎向受苦、迎向復活才是真正的使命。彼得在語無倫次的狀態下犯錯時,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又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隨著雲彩散去以後,在門徒眼前的唯有耶穌,神聖臨在向門徒啟示耶穌的身份,接著,就是下山了!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向下移動,回到其他門徒那裡,回到群眾那裏,邁向耶路撒冷,邁向上帝拯救的心意,邁向受苦與復活的必然。
下山的路上,耶穌囑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人中復活,你們不要把所看到的告訴人。」畢竟在事情還沒有真正發生以前,耶穌的身份確實是人們無法理解的奧秘。門徒把這些話存放在心裏,可是即便自己第一手見證了山上所發生的一切,他們都很很難完全明白,彼此議論「從死人中復活」到底代表的意思為何。他們問耶穌:「文士為什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耶穌說:「以利亞的確先來復興萬事。經上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苦和被人輕慢嗎?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們任意待他,正如經上指著他說的。」
很明顯的,耶穌將施洗約翰對應於以利亞,門徒若能細細回想約翰如何被人所殺害的經歷,就可預見耶穌所說受難與復活的信息。因此,山上變貌的榮耀啟示耶穌的復活,走向受難的道路,實則是走向榮耀的道路,這是耶穌真正的使命,也是他呼召每一個門徒跟隨的棧道。一次又一次不同事件的經歷,縱然門徒很容易因著自我的窠臼而有錯誤的理解,但耶穌的恩典幫助門徒從經驗裡閱讀與理解,進而以新的觀點迎向未來。
問題討論
- 上山讓我們覺得最辛苦的地方是什麼?而下山最不容易的地方又在哪裡?
- 在我們的生命經驗裡,哪一段記憶是我們與基督相遇最深刻的?有了那經驗後,我們有什麼樣的轉變?
- 馬可福音九:2~13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 願我們從「捨己」與「背十字架」的啟示出發,跟隨耶穌上山,在懞懂與無知的過程,愈來愈認識使命。
- 願我們懂得跨出舒適圈「下山」,進入生活現場,進入每一個與基督相遇的時刻,成為主的見證人。
- 為整個世界祈禱,疫情、戰亂、經濟、貧窮…..等各樣的困局圍繞,願上主的公義與憐憫彰顯,眷顧每個軟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