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聖經信息(十八)
經文:馬可福音八:22~九:1
聽了又聽,看了又看,門徒卻仍舊對耶穌所傳遞的信息似懂非懂,甚至還不若那位住在伯賽大的盲人。往凱撒利亞・腓立比的路上,他們可以遠眺從加利利延展至耶路撒冷的橫越道路,一方面回顧在加利利的宣教工作,另一方面更瞻望向耶路撒冷的道路,耶穌問門徒:「人們說我是誰?」從群眾那接收到的訊息,讓他們很迅速的回答:「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從他人給予的答案出發,耶穌進一步的問:「那你們說我是誰?」在他人躊躇不語的時刻,彼得率先代表眾門徒給出清晰有力的答案:「你是基督。」
看起來彼得答得正確,耶穌卻囑咐他們不可對任何人說起這事,因為他深知,門徒對耶穌身份的理解還不完全,他們仍舊無法真正認識跟隨耶穌背後的意涵。彼得好像知道了什麼,但他不知道的是,這回答成為揭開新階段的鑰匙,讓耶穌開始教導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三天後復活。」預言自己將要受難的信息一出,門徒的心裏好似有顆炸彈引爆,讓彼得立刻做出反應拉著耶穌,並且責備他。
在彼得的想像裡,「彌賽亞」充滿榮耀與權勢,這讓他完全無法接受耶穌關於受難的預言,他出手勸阻耶穌,更透露出自己不願放下應得的權利,他是耶穌身旁的護衛,而非門徒。耶穌轉過來看著眾門徒,深知他們心裡所保持的想法與彼得沒什麼差別,就斥責彼得:「撒旦,退到我後邊去!因為你不體會上帝的心意,而是體會人的意思。」教導與陪伴人生命成長的旅程何等不易,耶穌不斷的教,不斷的做給門徒看,但他們卻很難完全認識,甚至成為耶穌的阻礙而不自知。
耶穌向每個跟隨者發出挑戰,跟隨意味著生命的轉向、認同和全然投入。彼得出於人的盤算對抗耶穌,被嚴厲的斥責過後,耶穌呼喚眾人與門徒來到他面前,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必救自己的生命。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做門徒第一個難以跨越的關卡,就是「捨己」,不以自己認知的價值作為判準,放棄自己是生命的主宰,讓上帝成為唯一的中心。
儘管這是道難關,然而耶穌卻把焦點清楚的導向生命的終點站,賺得再多財物、掙得再高地位、搶佔再多享樂,最終賠上自己真正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第二個做門徒的課題是背十字架,為了實現上帝的心意,走上犧牲與受苦之路。捨己與背十字架,是耶穌帶領門徒所走的一條窄路,這條路上危機四伏,稍一不小心就會為惡所勝,摔落懸崖喪失性命,但耶穌卻應許著,他是基督,是人們生命的救主,為福音喪失生命的,必得拯救,必得恩典。
從一連串的醫治神蹟與教導轉向到預言受難與復活,耶穌的話語確實領著門徒做出一個大轉彎。確實是時候了,站在朝向耶路撒冷的關鍵時刻,門徒必須從浪漫的幻想回歸現實,站在一旁看耶穌表演,覺得自己好像是個人物,事實上沒有歷經過考驗,生命仍舊是淺薄經不起考驗的。耶穌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經歷死亡以前,必定看見上帝的國帶著能力臨到。」這是何等大的祝福,軟弱不是重點,當門徒願意跟隨的時候,就必然得見生命真正的榮耀。
問題討論
- 活在這個功利導向的社會裡,「捨己」與「背十字架」代表什麼意思?我們會遇到什麼困難?
- 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如彼得一樣,只看見自己想看的,反倒失去了對基督行動的想像力?我們可以從哪裡開始練習?
- 馬可福音八:22~九:1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 願我們習得「捨己」與「背十字架」的意義,在這個被功利主義與消費主義宰制的世代,學像耶穌基督。
- 願我們細膩去覺察上帝話語的奧秘,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閱讀上帝的行動,學習跟隨與行動。
- 為我們周遭的環境祈禱,縱然遭遇困難、懷疑、焦慮、衝突,都仍舊有平安與恩典相隨,使人們得著真正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