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聖經信息(十一)
經文:馬可福音六:1~13
拿撒勒的街坊裏人們爭相告知,本週安息日要來到會堂傳講信息的講員非常出名,附近各地有著很多病人被他醫治,鬼附的因他得釋放。大家滿懷著期待迎接安息日的到來,把會堂擠得水泄不通,領受來自上帝的道。站上講台的耶穌,果真令人如沐春風,每一句話語都帶著能力,切中人生命的問題,但,台下的人們卻悄悄有了騷動,有人發現到,這位聲名大噪的講員,不就是我們村莊裡的人嗎?不就是那木匠家庭的小孩嗎?一瞬間,耶穌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宛如從天堂掉到地獄一般,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這人哪來這本事?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姐妹們不也是在我這裡嗎?」一連串質疑的聲浪,開始蔓延在拿撒勒人的對話裡,他們自以為認識耶穌,自以為知道他一切的背景,結局就是看不見他的能力,開始厭惡他的存在。他們不願意相信耳裡所聽見的信息,不願意相信眼裡所看見的一切,選擇相信自以為知道的事情,卻沒有想到,這自以為知道趨近於無知。
拿撒勒人的無知,使自己成為假新聞的始作俑者,哪怕事情再怎麼真實,既存的偏見都已經左右了他們的判斷。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本鄉、本族和自己的家之外,沒有不被尊敬的。」對比於那患血漏十二年的婦人,或是擔憂自己女兒生死的葉魯,他們所看見與相信的,與拿撒勒人截然不同,看起來,這是耶穌宣教工作的一大失敗,但這失敗,會讓他的行動停滯下來,還是繼續向前不懈呢?
跟隨耶穌走了一段路,看了耶穌各樣宣教的足跡,對這群最緊密的門徒來說,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呢?鎖在自己的安全範圍裡,看了再看,學了再學,永遠都還是不知道,唯有真實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才有可能從不知道走向知道,縮短心與腦袋的距離。離開了拿撒勒,耶穌走遍周圍鄉村教導人,叫了十二個使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出去,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靈,並且吩咐他們:途中不要帶食物和行囊,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手杖以外,什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子,也不要穿兩件內衣。
耶穌挑戰使徒們完全相信上帝的帶領,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哪家,就住在那裏,直到離開那地方,若有什麼地方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要跺掉你們腳上的塵土,證明他們的不是。」甫接獲指示的使徒,嘴巴上看似什麼都沒說,裡面其實膽戰心驚,面對未來,他們確實什麼都不知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又因為見識到耶穌在自己的家鄉被厭惡,此刻可以說落在最低點。沒有任何策略,沒有聯繫網絡,更沒有緊急應變的對策,只能硬著頭皮上陣,去試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許多人以為跟隨耶穌就好像抓住搖錢樹一樣,可以扶搖直上的登大位,獲得好名聲,殊不知這是一條充滿冒險的道路,得強迫自己用眼目無所及的想像力,相信上帝必然預備所需的一切。十二個使徒就勇敢的出去傳道,他們所得著的恩典遠超過自己的想像,他們傳講的信息,使得許多人悔改,又趕出許多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了他們。這群不知道的使徒,經歷著宣教的大能,乍看之下耶穌好像在自己的家鄉失敗了,其實預備了更為豐富的恩典,讓使徒自己去經歷,從不知道走向真知道;相反的,那些以為自己知道拿撒勒人,才真是持續活在不知道裡,看不見祝福。
問題討論
- 為什麼我們總容易認為「外來和尚會念經」,反倒看輕身旁熟悉的人呢?我們如何從身旁的弟兄姊妹看見上帝奇妙的作為?
- 知道自己無知,讓門徒經歷耶穌所預備的豐盛,我們如何永保持一顆謙卑的人,擴張對上帝的認識,發掘「更新且另類的想像力」?
- 馬可福音六:1~13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 願我們看見上帝在自己最熟悉環境與弟兄姐妹身上的工作,使我們不錯過每個恩典的痕跡。
- 願我們坦承自己的無知,向耶穌開放自己,好叫我們得以謙卑地不斷認識,擴張自己的想像力,使生命更加豐盛。
- 願我們在這個害怕與不安的時代常存平靜安穩的心,即便遭遇疫情影響,都仍舊保有真實的信心,從「未知」向前迎接恩典,走向「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