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巴克禮聖經學堂.馬可福音四:21~34

馬可福音聖經信息(八)

經文:馬可福音四:21~34

從撒種的比喻出發,耶穌繼續說著:「人拿了燈來,難道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而不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也沒有不露出來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段話反倒讓大家愈來愈摸不清究竟耶穌要說些什麼,因為先前耶穌才說上帝國的奧秘只讓你們知道,要讓大家看了又看,卻看不清,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現在反而又變成隱藏的是沒有不顯露出來的,看似前後矛盾,其實重點在於耶穌邀請大家認真留心去「聽」。

  撒種是農夫的生活日常,撒種後,晚上睡覺、白天起來、種子發芽生長、發苗、長穗、結穀子、成熟、收成,都是耕種的基本功,對這群熟悉農務的聽眾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訊息。把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視為「理所當然」,是許多人看待生命的態度,因此他們順從著宗教領袖們的教導,循著自古以來的律法與宗教活動,以為那就等同於上帝的祝福與救恩,失去了思辨與批判的能力,把整個宗教體制養成一個無法撼動的大巨獸。

  「理所當然」的態度,讓人們只看見自我需要的滿足,而無法聽見耶穌所要傳達真實的信息。捍衛體制的宗教領袖們,更是把耶穌視為一個需要被除去的敵人,因此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陷害耶穌,甚至致他於死地。因著如此,耶穌通過比喻想要告訴大家,福音若真實影響人們的生命,就好似燈不會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一樣,會放在燈台上照亮周遭的環境。當認真去聽,去尋求理解,若大家依舊以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看待事物的時候,就落入了拒絕福音的陷阱之中而不自知,反倒成為了耶穌基督的敵對者。

  在層層的阻力之下,耶穌通過比喻告知眾人,上帝的工作並沒有停下來:「上帝的國如同人把種子撒在地上,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子就發芽生長,那人卻不知道如何會這樣。土地自然而然地出產五穀,先發苗,後長穗,然會穗上結成飽滿的穀子。五穀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這看似理所當然的生活日常,其中卻充滿非常多上帝的奧秘,從種子發芽到收成,當然有很多人們應當要進行的工作,但其中生命如何展開、長大、成熟,則全然是一種不可預期的時,讓人看見上帝如何展開新的生命。

  另一個比喻提到了芥菜種,耶穌說:「我們可用什麼來比擬上帝的國呢?可用什麼比喻來說明呢?」一粒不起眼的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比所有的種子都小,但種下去之後長大起來,卻可以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可以在它的蔭下築巢。這麼一粒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種子,卻成為耶穌上帝國的比喻,這信息無疑讓人感到驚訝,這些理所當然的事物,其中蘊藏太多人所無法測度的恩典,生命就從最微小的地方開始展開,去扭轉整個僵化的體制,點燃黑夜中的光明。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講,但私下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看起來上帝的道並沒有太多的人能明瞭,但就宛如芥菜種一般,當話語進入人的心裡,碰觸人的生命之後,那原先的「理所當然」轉化成為了新的認識,進而帶出新的決志與行動。這些一點一滴的新展開,看似只是微小,但上帝卻默默地讓它長大成熟,等到有一天人們察覺,就會驚嘆恩典的浩大,祝福每一個耶穌基督的跟隨者。

問題討論

  1. 上帝的國是高深莫測還是平易近人?我們從哪些小地方體會上帝的作為?什麼會是我們生命裡的芥菜種?
  2. 如果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沒什麼特別,那人們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我們的社會與教會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3. 馬可福音四:21~34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願福音的光照耀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成為被點亮的燈火,照亮每個需要光芒的地方,帶給人真實的盼望。
  2. 願我們種下每一顆如芥菜種般的種子在各個上主所託付的禾場,耐心等候它發芽長大,看見我們的環境愈加美好。
  3. 為整個世界的動亂祈禱,願賜人盼望的上主,帶來和平與信心,照耀發生戰爭的烏克蘭,也垂憐深陷疫情漩渦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