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聖經信息(七)
經文:馬可福音四:1~20
一個按時耕種的農夫,起床時確認天氣十分穩定,預備要開始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帶著一大包的種子,出門到田裏撒種。前一陣子忙碌於整地、犁田,就是為了預備好適合栽種的土壤,當然,撒種不過是第一步而已,後續還有灌溉、施肥的工序要進行,才有機會迎接未來的收成。無論如何,撒種令人期待,每一粒微不足道的種子,都象徵一份希望,這是農夫再平凡不過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世世代代的子孫能夠在這片土地安居樂業,得到餵養。
撒種的時候,自然是一把一把的隨意撒下,不是每一個種子都有機會落在適合生長的土讓,有的落在田地旁的道路上,有的落在土淺的石頭地上,有的又落在荊棘裡,種子落在不同的地方,後續命運亦大不相同。那些落在路旁的呢?有飛鳥飛過來,把它當成食物吃了進去;而那些落在土淺的石頭地,因為土不深的緣故,很快就會長出苗來,太陽出來一曬,沒有根就枯乾了;落在荊棘裡的,則是被荊棘困住了生長的空間,長不出果實來;唯有落在好土裡的,能夠發芽長大,結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果實。
無數的群眾抱著期待前來領受耶穌的教導,卻發現耶穌向他們述說了一段撒種的故事,對熟悉務農的人們而言,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但他們卻彼此困惑著,到底耶穌講這些有什麼意義嗎?大家帶著各自的需要來到耶穌面前,為要得著教導,為要得著醫治,現在卻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撒種跟信仰有什麼關聯?這不過就是我們每天平凡的生活而已?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狐疑,如果只是要聽農業常識,何須跑這麼遠來呢?不只是群眾,甚至最接近耶穌的門徒都搞不清楚,到底耶穌心裡在想什麼。
哪怕是使徒們,都還是對耶穌的比喻感到有所迷惑,人們的心田,好似已經太過僵硬,失去了彈性,失去了生命力,因而無法很快的把比喻與生命做連結。當他們好奇向耶穌問著比喻的意思時,耶穌回答:「上帝國的奧秘只讓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要他們看了又看,卻看不清,聽了又聽,卻不明白,免得他們回轉過來,獲得赦免。」給予答案是最簡單的方式,但那對人的生命卻沒有太多益處,唯有從比喻中領受啟示與光照,自己體會上帝的工作,生命的轉變方才成為可能。
耶穌接續不再隱藏撒種比喻的意思,他清楚的向使徒及跟隨的人解釋:「撒種的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種子,就是人聽了道,撒旦立刻來,把撒在他們心裡的道奪了去。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一旦為道遭受患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憂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近來,把道擠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領受了,並且結了果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這段解釋宛如耶穌在鬆土一般,期待每個人不單是聽,而是真實聽入自己的心裡。跟隨耶穌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的患難、逼迫、思慮、錢財與私慾的試探將會接二連三的出現。在成為那撒種者之先,每個人都得先讓自己生命的土壤被鬆開,讓道真實的萌芽生長,被上帝的力量所引導,好叫每個人所做,能夠結出三十、六十、一百倍的果實。
問題討論
- 什麼會讓我們的心失去彈性與生命力,導致自己的心田不再是好土?我們能如何改善自己生命的土壤?
- 作為一個福音的撒種者,我們會做哪些預備?哪裡會是我們撒種的禾場?
- 馬可福音四:1~20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 願我們保持生命的彈性,讓自己的心田成為富有養分,孕育生機的好土,結出百倍的收成。
- 願我們擔任起撒種者的使命,察覺上主為我們預備的禾場,勇敢去撒種,使人因我們蒙福。
- 為整個世界的動亂祈禱,愈在混亂的時刻,愈期盼上主的掌權臨到,降下真正的平安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