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巴克禮聖經學堂.馬可福音三:13~35

馬可福音聖經信息(六)

經文:馬可福音三:13~35

  要從愈來愈多聚集的群眾中挑選出少部分的人,一同承擔福音的使命,建立具有向心力的核心群體,這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再一次的,耶穌遠離群眾,上了山之後,把自己所要的人召集過來,設立十二個人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要有更多的夥伴一起投入,才能永續性的讓福音工作祝福他人。此刻是聚集的起點,是訓練的起點,到底這十二個人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與資格,沒有人能說得準,耶穌設立十二使徒,建立核心團隊,是一場沒有人能預知結果的冒險,當然,結局如何今日讀者是知道的了。

  嚴格來說,這十二人是一群不怎麼樣的蝦兵蟹將,看在很多具有「能力」的人眼裡,耶穌選這些人幾乎就注定了最後會走向失敗,然而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失敗或成功,在他的眼裡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吧!那麼到底什麼才重要?耶穌進了屋子後,眾人再次聚集起來,甚至他連飯都顧不得吃,耶穌的家人聽見,出來要拉住他,因為對家人來說,他們認為耶穌癲狂了。敵對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連耶穌自己家人都否定他的時機,一連串的攻擊再次臨到,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身的」,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的。」

  耶穌回應這些攻擊:「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可以得到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而要擔當永遠的罪。」永遠的罪不在於某句話、某個行為或某個意念,而是在於人不願放下的糾結,拒絕接受上帝可能改變、動工、介入,簡單來說,就是拒絕接受福音。人們看見的,是一個不夠格、來自木匠家庭的小孩,是一群不夠格被賦予重責大任的門徒,是一個在他們認知裡不合邏輯的神蹟故事,縱然已經出現在眼前,仍舊不被接受,這樣的行徑致使他們走向永遠的罪。

  這十二個怎麼看都不起眼的人,竟然成為耶穌最核心的夥伴,不僅是跌破專家眼鏡,恐怕連自己都深覺意外,馬可的筆下更未透露出他們到底有什麼特殊專長,更別說有什麼豐功偉業,甚至留下出賣耶穌的線索。平凡的人們,到底憑什麼能夠成為耶穌所設立的使徒呢?不是倚靠背景,不是倚賴恩賜,只單單憑藉著他們沒有拒絕這份邀請,拒絕福音。耶穌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是場冒險,十二個人並非完美無缺,更無法保證他們必然能夠陪著耶穌走到最後,只是要求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回應每一個福音的使命。

  不僅遭到敵對者的攻擊,家人的誤解更是耶穌無法逃避的難題,那時耶穌的母親和他兄弟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圍繞在耶穌身邊的人告訴他:「看哪!你母親、你兄弟和你姐妹在外邊找你。」耶穌回答他們:「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這問題反倒迷惑了在場的群眾,難道耶穌真的過於癲狂,開始胡言亂語了嗎?耶穌環視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兄弟!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親。」

  耶穌的家人知道他的生活環繞著另一個中心,是他們所無法理解的,才會說出「癲狂」兩字,此刻他們的關切,更是把心裡的疑惑表露無疑。乍聽之下,耶穌的回答似乎不近人情,但又何嘗不是一種澄清與對話的旅程,期待每個人知道,在跟隨上帝的抉擇上,沒有所謂的模糊地帶。耶穌揀選了十二個平凡人成為使徒,也揀選了每一個願意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哪怕每個人都有軟弱、犯罪的時候,耶穌始終給予了眾人一條成為上帝國度家人的恩典之路。

問題討論

  1. 耶穌選擇這看來不怎麼樣的十二個人成為他的核心群體,我們覺得耶穌到底有什麼標準?我們認為成為核心最重要的條件為何?
  2. 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耶穌的兄弟姐妹,我們如何在教會裡經驗這份特別的情誼?誰是我們最重要的信仰同伴?我們有哪些重要的經歷?
  3. 馬可福音三:13~35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願我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過度看重自己,也不看卑自我,而是學習以耶穌的眼光看他所看,建立新的自我價值。
  2. 願我們持續與身旁的信仰同伴學習經歷上主奇妙的帶領,一生學習遵行上帝的旨意,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成為耶穌的兄弟姐妹。
  3. 持續為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祈禱,願聖靈安慰每個受苦的靈魂,引領各國領袖有智慧做出判斷,和平早日臨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