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巴克禮聖經學堂.馬可福音二:18~27

馬可福音聖經信息(四)
經文:馬可福音二:18~27

  打從耶穌與稅吏及罪人一起吃飯開始,文士們就已開始對他有所質疑,因為虔誠的猶太教徒遵守嚴格的飲食律法,任意和那些不守律法的人們同桌共食,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再者,那時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都禁食,很顯然耶穌及他的門徒並沒有哪麼嚴格的恪守這些規定,因此他們問耶穌:「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卻不禁食,這是爲什麼呢?」律法,是上帝賦予的恩典,當人們懂得遵行時,就愈能深刻體會上帝對人的慈愛是何等長闊高深;然而當律法成為人所能操控的工具時,它就成為限制人們信仰的絆腳石。

  後來又在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田經過,他的門徒邊走邊摘了一點麥穗來吃。倘若在其他日子,門徒邊走邊摘麥穗來吃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在安息日,這麼一點小細節就成為敵對者可以來指責耶穌的理由。雖然違反律法規定的人是門徒,但法利賽人卻認定耶穌該為自己學生的行為負責,質疑耶穌說:「看哪!他們為什麼做安息日不合法的事情呢?」表面上來看,法利賽人十分站得住腳,門徒們犯錯就是犯錯,然而對耶穌來說,他所看見的是躲藏於背後的舊權勢與意識型態,這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力,更限制了人們的自由。

  當肩負宗教教育任務的文士們所在意的,是一個人如何活在框架的規範,不去討論這些規定是否合乎時宜,信仰就失去了想像力。若宗教成為一種必須要遵行的規定,無法深刻與生命對話,結局自然是通向死亡,不再具有生氣,不再讓人感到有什麼意思。多數人可以感覺到不對勁,但當這些規範牽涉到結構性的權力鬥爭時,底層的人們自然就無法與握有權力權勢的人對抗,耶穌的出現儼然成為一種抗命,走向罪人,容讓門徒打破安息日的規範,挑戰信仰能否呈現新的想像。

  回到禁食的問題,耶穌告訴大家:「新郎和賓客在一起的時候,賓客怎麼能禁食呢?只要新郎和他們在一起,他們不能禁食。但日子將到,新郎要被帶走,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耶穌進一步的強調,新酒得裝在新皮袋,而舊酒得裝在舊皮袋,不然,新酒若在舊皮袋裡,酒會把皮袋漲破,酒和皮袋就都被糟蹋了。是新不如舊還是舊不如新的問題嗎?新的必然會陳舊,而舊也有他曾經新的一天,問題在於背後僵化的思維與壓迫,耶穌的行動告訴大家,重點永遠不在於外顯出來的一面,而是如何與適當的容器共築出信仰的新想像。

  回應安息日的質疑,耶穌反對他們說:「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需要食物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唸過嗎?他在亞比亞他做大祭司的時候,怎麼進了上帝的居所,吃了供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吃呢?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以吃。」通過辯論的方式,耶穌要敵對者回到此樁故事,到底當時人們最大的需要為何?是繼續遵守律法的規則,還是解決饑餓的問題?他再進一步的補充:「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安息,為的是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著喘息,好叫人的身心靈得著休養。法利賽人糾結於那枝微末的小事,為要捍衛自己的話語權,耶穌卻發出「違法不一定錯,守法不一定對」的挑戰,關鍵還是要回到人們生命真實的需要。耶穌通過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信仰能夠有新想像,它不是硬邦邦的固守律法,給予人們是或不是的單選答案。生命永遠是不住回溯與不斷論述的旅程,耶穌帶領每一個軟弱的人在束縛中走出新的故事,擺脫形式的糾纏,活出生命美善的本質。

問題討論

  1. 新的時代裡,許多的觀念與做法需要更新,但為什麼更新對法利賽人來說如此困難?我們自己要踏出轉變或更新最大的難處在哪裡?
  2. 安息日跟休假日有什麼差別?什麼是我們的安息?我們如何在安息日使自己的身心靈得著休養,繼續迎向新的一天?
  3. 馬可福音二:18~27的經文中,最觸動你心的經文在哪裡?為什麼?

祈禱

  1. 為我們在不同的世代能清晰看見上主的行動祈禱,讓更新與轉變非靠著自己的意志,而是在聖靈的帶領下學習跟從。
  2. 為我們的「安息日」祈禱,不被忙碌所填滿,不被字面上的含義所混淆,是我們能真實喘息,得著身心靈休養再出發的根基。
  3. 為世界上的戰亂祈禱,願每個死傷的人得憐憫,願每個心靈受創的得平安,更願掌權者真實謙卑,尊重他人的生命價值,使和平得以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