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撒母耳記上二:18~20,26、路加福音二:41~52
聖詩:(台語)75、544、397;(華語)399
前言
台灣教會史一位重要的宣教師梅監霧牧師在中部著名的佈道工作,就是敲鑼、吹喇叭,並大聲喊說:「上帝的兒子不見了!」吸引人們接近他,進而開始向大家分享福音的信息。
有遺失,就有尋見,有知罪,就有恩典,每一天,我們或也都遺失了許多重要的價值,等候著再次尋見,找到那份美好。
尋找遺失的孩子
聖誕過後,聖經作者沒有讓我們看見,耶穌從嬰孩漸漸長大的狀態如何,約瑟及馬利亞知道自己所撫養長大的孩子帶有上主特別的使命後,又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教養?我們只知道:孩子漸漸長大,健壯而有智慧,上帝的恩寵與他同在。看來「遺失」的敘述,令我們充滿好奇,想了解個究竟,卻好似不得其門而入。
就這樣,故事來到了耶穌十二歲的時候。耶穌的父母每年都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那一年節期完了,他們動身回家,耶穌並沒有跟著他們一起行動。起初,耶穌的父母心想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同行的人們都是親戚朋友,耶穌只不過就跟著他們一起走而已。沒想到,過了一天後,見不到耶穌的身影,這才問著眾人,有沒有看見自己遺失的孩子?
一路找,一路問,三天後,才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找到耶穌。耶穌正坐在猶太教師們中間,邊聽邊問,所有人都驚訝於他的聰明和對答。父母對耶穌說:「孩子,為什麽你這樣待我們?你父親和我非常焦急,到處找你呢!」
撒母耳的父母親,亦有著類似的心情,在哈娜長久不停歇的祈禱後終能懷上的孩子,出生時她向丈夫以利加拿說:「等孩子斷了奶,我要帶他到上主的殿宇去,讓他終生留在那裡。」把孩子奉獻給上主,對哈娜來說是多麽大的決定,長期下來,他們夫妻倆僅能通過獻年祭的時候,把哈娜親手為撒母耳做的袍子帶去給他。
每一年,祭司以利的禱告是:「願上主藉著你的妻子再賜給你兒女,好代替你獻給他的這一個兒子。」然而,面對孩子與自己分開的失落,真是任何事物有辦法彌補的嗎?
遺失了孩子,就好似遺失了自己的生命一般,無論如何,心裡的角落總好像缺了一塊,怎麼樣都補不滿。不僅是遺失孩子的經驗,人的生命總也在各樣遺失中,意識到內心的徬徨與不安,進而想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填補缺憾。
尋找遺失的自己
美國聖公會牧師Barbara Brown Taylor是著名的講道者及作家,她有一部分牧職的工作是擔任教會的教育事工主任。每隔一段時間,她會調查會眾渴望參加哪種基督教教育課程,得到的答案總是不會有太多差異:「更多聖經課程。」每一季,教會裡很多弟兄姊妹嚷嚷著說希望要有聖經課程,但奇特的現象是,每當課程安排了,出席的人數卻很少。不論怎麼開辦,結局都屢試不爽,她說:「最終我終於懂了,『聖經』是『神』的代碼。人並不是渴求知道聖經的信息,而是渴望經歷神,這似乎是聖經所能給予他們的。」
在台灣,似乎也是類似的景況,我們期望教會開辦許多訓練課程,無論是服事技巧、傳福音的策略、聖經課程,但要不就是叫好不叫座,要不就是怎麼上都覺得自己不夠,還需要再繼續上……。原來,我們都在尋找遺失的自己,我們也相信唯有神能填滿內心遺失的那一塊,於是,「聖經」、「訓練課程」、「傳福音」就成了「神」的代名詞,以為只要投入在這些事物,就能夠找得到神,沒想到,自己跟神的關係好像愈來愈遙遠,愈來愈不足,不知到底該如何是好。
在父的厝內
耶穌回覆父母親:「為什麼找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的家裡嗎?」他們無法明白這話的意思,但耶穌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是要成就上主拯救的計畫,因此,在父的厝內,從人的角度來看或許是一段遺失的經歷,但在上主裡面,卻是遺失的美好,有豐盛、有奧秘、有恩典與每個人同行。
說完這話以後,耶穌隨同他們回拿撒勒去,事事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事都牢記在心裡。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起增長,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
小撒母耳在上主的殿也是一樣,日漸長大,深得上主和人的喜愛。
在父的厝內,是人們生命得以成長的地方,是人們的徬徨與盼望相遇之處,是人們深層的需要與渴望碰撞之處。在父的厝內,人們得以遇見上主,愈來愈厚植生命的深度,清楚知道人生的召命,無論順境或逆境,皆在上主的計畫內,成就美好。
在父厝內的我們
我們邀請人們「來做禮拜!」可不是希望人們每週花一個小時坐在禮拜堂內,欣賞好的音樂,或是牧者好的講道,而是在這空間內的每個角落,在每個看似規律的程序中「遇見上主」。我們邀請人們參與「聖經課程」,更非是想要填滿自己對於知識不夠的害怕感,而是在話語中與上主的奧秘相遇。我們參與每一個團契聚會,投入每一個服事,更非只是尋求社交生活的滿足感,而是在行動中經歷與上主同行的喜樂。
我們領受恩典,因「在父的厝內」,看似遺失了在世界的忙碌,與人相處的短暫歡愉,卻獲得了真實的美好。
基督降生的信息提醒著人們,「道」是真實活在我們中間,向人們揭露一條朝向上主的路徑。或許,我們知「道」,但沒有把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讓道逼近自己的內心,去認識自己的樣貌,進而做出改變,一切都只不過是幻影罷了。
在父厝內的我們,早已握有生命之鑰,我們知道要祈禱,要尋求上主,不過我們是否深信,祈禱之時,上主已然動工,且邀請我們參與其中,經歷豐盛與奧秘?微小的你我,是看起來遺失的尋道者,想找到上主,想找到自己,基督降生道成肉身的信息,成了那遺失的美好,領著我們尋見愛,經歷愛,實踐愛!
【遺失的美好】
你是否,
看見了
一個
迷失的
自己?
找啊找,問啊問,
愈是尋找,
愈顯模糊,
愈見遙遠,
愈失方寸。
在父的厝內
徬徨與盼望
相遇瞬間,
在父的厝內
需要與渴望
碰撞之處。
漸漸長大
的孩子,
抓住
應許
與
生命
之鑰。
遺失的美好,
訴說:
愛、豐盛、
智慧、奧秘,
與我相隨,
展翅上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