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2.我可以為你做什麼?

台語/華語:王鋼傳道
經文:列王記下四:1-7
聖詩:18、281、402

前言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不在我們計畫中的,當面臨困難或挑戰時,我們會發現「需要幫助」,然而,你會去尋求誰的幫助?

  我們可能會請朋友幫忙;我們可能聯有背景的人幫忙;也有可能會想要靠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

  就像走投無路的寡婦,找向了先知以利沙,希望以利沙可以給她幫助,因為寡婦知道以利沙是先知、是上帝的僕人,她相信,藉著以利沙能得到上帝的幫助。

所需所求

  在巴克禮聖經學堂的信仰造就課程,牧師向我們帶來一件值得省思的問題。當上帝對所羅門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所羅門回答上帝說:「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然而,若我們是所羅門!我們會向上主來求什麼呢?

  思考這個問題時,讓我想起小時候,我開始學習禱告的過程。那時我不知道要如何禱告,也不知道要向上帝求什麼,而上帝與所羅門的這段問答,讓我覺得,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禱告方式。但長大後我發現,自己向上帝所求的事物也變多了。因為自己經驗到越來越多的人事物,然而這些「所求」的,我真的「需要」嗎?抑或是上帝為我預備的?

  在一部名叫「絕命毒師」的美劇中,男主是一名化學老師,他透過製造出的蓖麻毒素,來毒暗殺他的敵人。而這種毒會使中毒者在六小時後出現:呼吸困難、發燒、咳嗽、噁心、腹瀉與胸悶等的情形,最後會因為嚴重脫水或器官衰竭而死去。這種毒素雖有解藥,但因為中毒者會誤以為自己是生病,因而錯過解毒時機,所以中毒者幾乎是必死無疑。

  寡婦的遭遇就如中蓖麻毒素的人一樣,而解藥就是「上帝的幫助」。如果沒有寡婦清楚理解自己的幫助要從誰而來,就沒有辦法得救。因此,省察自己、認識自己,並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命課題。因此要「求什麼」 與「向誰求」,這兩項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的。

我可以為你做什麼?

  寡婦找向了以利沙表明自己所遭遇的,她的丈夫先是過世,這表示她失去重要的經濟來源,然後又因欠錢,以至債主找上門來討帳,要將她兒子們抓去當奴隸還債。以利沙聽完以後對她說:我可以為你做什麼?你告訴我,你家裡有甚麼?

  在面對疫情的影響下,教會的大門總是關著。有天,我與教會幹事們以及牧師在辦公時,有人打了電話說:有一個人他要想要進來教會找人,我只是幫忙打這通電話,並幫那個人轉達。

  隨後幹事開門讓他進來,關心的詢問了他,雖然他說話不太清楚,但還是讓我們了解到他遇到了困難,需要教會來幫忙他。想借教會住一晚是他的需要,因為他今天在新樓掛精神科,明天才能看病。幹事表明,我們教會沒有辦法提供這項幫助,但他還是一直不斷的說:我需要幫助,幫幫我,讓我住一晚就好。因沒辦法讓他住下來,於是幹事就試著打電話到1999或是警察局等服務單位詢問,看有沒有方法可以來幫助他,但都沒有找到。我想,可能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單位,也有可能,這個人的裝況並不符合被幫忙的條件。

  而講了許久,到了幹事們下班的時間了,而此時牧師,也從辦公室出來,這人看見我和幹事沒辦法給他所要的幫助,就轉向牧師去,但他還是說著,想要借住一晚。牧師也讓他知道,教會沒提供這種幫助後。隨即他又說:若是這樣,可不可借我一千元。

  我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況且牧師忙了一整天了,家裡還有牧師娘跟小孩在等他吃飯。所以我就跟牧師說,我來跟他講就好。而牧師離開後,我又與他溝通了一回。我想要找到一個可以幫助他,但我們彼此都不會負擔不起的方法。而最後我對他說:我能為你做的,只有帶你去吃一頓飯、喝一杯飲料、給你坐公車去車站和隔天三餐的些許幫助,這就是我經濟上可以做到的。聽完這些,他的態度有了好轉,隨後我就帶著他離開教會去吃飯了。這件事告一個段落後,當我回到教會休息時,我心裡卻沒有平安,我不斷思考著,我有滿足他的需要嗎?我還能為他做什麼?

  看見別人有需要時,我們如此說:「我可以為你做什麼」,而這份幫助我們所要倚靠的是自己的能力?還是上帝的帶領?

  坦白說,當我面對那位來求助的弟兄,我想倚靠的是自己可以為他做的什麼。但反觀以利沙,當寡婦來找他時,他沒有倚靠自己而是倚靠上帝。以利沙對寡婦所做的,其實僅有吩咐的話。但在這些過程中,以利沙並沒有與寡婦在一起參與這件神蹟的發生,他沒有去檢查自己的話是否幫助了寡婦,因他深信,上帝要使他的話成就,並要帶給這位寡婦足夠的幫助,而這份恩典是足夠她用的。

有信心與努力

  以利沙對寡婦所提出的幫助,是叫她去借容器,越多越好,然後將倒油在裡面。令人好奇的是,為何不是直接詢問寡婦:你需要多少錢?並從口袋拿出寡婦所需要的來幫助她呢?為何要使她去做這些繁雜的事?寡婦卻也沒有問以利沙,為何要去借容器,她所剩的只有一罐油,怎麼夠呢?然而在這些疑問中,卻看見寡婦那不懷疑的信心。

  從寡婦行動可能看見兩件事,第一是,這位寡婦她平時做人是成功的,即便寡婦負債,鄰居仍願意借她許多容器給她。第二是,對上帝的信心,她借了非常多的容器來裝油,而在最後她所裝的油賣了,竟多到可以償還所欠的債,以及使她未來的生活沒有擔憂。上帝使寡婦的努力參與在神蹟中,並沒有因寡婦有困難就直接給予她幫助。上帝讓她透過自身的努力去經驗到上帝的神蹟。

  如果帶著錯誤的心態看待上帝,認為向祂來求,祂就會給予,這就像將上帝看作是神燈精靈不是嗎?如此,我們又怎會在自己的生活裡面去盡本來活呢?同時也不會再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就如被父母寵壞的孩子一樣,永遠不會成長,可惜了上帝所賜予的生命。

  我相信人都對神蹟都抱有極大得好奇,也很希望,這樣的經歷可以發生自己身上。但要看見神蹟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信心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所謂的「信心」 到底是什麼?

  前陣子的社青聚會,討論到什麼是信心,而我記得牧師用了一個很貼切的比喻來說明信心。牧師說:信心的功課,就像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有開始也有結束,它是有起承轉合的。

  透過這段信心的功課,在每一次的選擇中以及掙扎中,我們仍選擇相信上帝所安排的,沒有因為有困難就失去盼望,也沒有因為軟弱就放棄跟隨,而最後就會發現,其實,滿足人的不是神蹟這件事,滿足人的是經驗到上帝與我們同在。

  電影「冒牌天神」(或譯王牌天神)是在2003年所上映的美國電影,片中的主角金凱瑞,因為生活過的十分不順利,於是埋怨上帝,上帝聽見他的埋怨後,就找向他,將上帝的身份交給他,使他得到與上帝一樣的能力,但也跟上帝一樣,要處理世界上所有人的問題。一開始他發現他無所不能,非常開心,但也因為他是上帝,會聽見全世界的人向他祈求,祈禱的聲音讓他感覺十分煩躁,所以,他就用上帝的能力,使所有的人的祈求都實現。而片中有一幕讓我印象很深,所有祈求可以中樂透彩頭獎的人,都中了頭獎,但所有的人拿到卻只有17元。電影用喜劇的方式讓觀眾看到,人跟上帝是有區別的,也讓人思考,滿足人的需要就一定可以讓人的生命得到豐盛嗎?

  當以利沙吩咐寡婦回去到家裡時,要將門關起來,我想,這是因為在當下,能理解這個經驗是來自上帝的恩典只有這位寡婦。一樣的神蹟不一定可以帶給人一樣的體驗,在不一樣的體驗裡面,對寡婦來說,這個神蹟使她經驗到了上帝的恩典,以及上帝的拯救,但對別人而言,可能只是滿足利益與慾望的體驗。從寡婦手中的那罐油停止時,這位寡婦的心思意念就不在停留在這罐油上面了,在那時她得到真正的滿足了,這是足夠她還債又可以過生活的滿足。那罐油是一份幫助,然而它是幫助人經驗到上帝的工具,卻不是上帝本身。

結論

  「我可以為你做什麼?」讓我們看見,人總有缺乏和軟弱,也讓人看見自己所擁有的有什麼。

  「我可以為你做什麼?」讓我們明白,從人而來的只是有限的幫助,然而真正能讓我們生命豐盛、心靈身滿足,是從上帝來的恩典。

  「我可以為你做什麼?」讓我們經驗,上帝為人所安排的,是要人在信心的故事裡面,經驗上帝與人同在。神蹟是一個記號,但不是信仰道路所追求的結論。、

  「我可以為你做什麼?」給我們提醒,應倚靠上帝大能,而不是自己的才能,因為借著倚靠上帝來行的好事,別人也要從這中經驗到上帝豐盛。

願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生命的幫助以及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