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哥林多後書五:6-17
聖詩:270、175、400
前言
全國三級警戒已經將近一個月,而且看起來它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尚未看到終點站的曙光。不知道這種被強迫「宅在家」的生活,我們有什麼樣的感覺?有的人可能快要受不了了,因為整天被困著宛如坐牢一般,再不出去都有著快要發瘋的感受;有的人卻可能很享受這種生活,因為他原本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喜歡與人接觸。環境迫使我們轉變,迫使我們必須活出新的樣貌,只不過,這個新可能不在大家的預期。
牧者保羅面對哥林多教會的挑戰
保羅從一位追求在宗教圈裡得著成功的逼迫者,因著被耶穌基督尋見,轉而成為一位軟弱的跟隨者,在宣教的旅程上雖然經歷不少恩典,但失敗、令人沮喪的事件也不少。哥林多教會可說就是一群讓他深感憂傷的群體,畢竟在這座城內,每個人都在尋求發達的機會,每個人都在競逐名聲。教會內無法免於這些價值的影響,隨著有名聲、拿著推薦信、才華出眾的傳道人來此,宣講些吸引人、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道,許多會友就對其趨之若鶩,失去分辨的能力。畢竟,人還是看重看得見的事物遠勝過看不見的永恆價值。
為此,牧者保羅寫信給教會,一方面期盼導正他們的想法,另一方面,卻也是對自我服事生命的靈性省思。他以一個奇特的比喻定為自己:「作為基督的俘虜,卻參與在凱旋的行列,到處散播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本應是沮喪的被俘者,卻因著基督而滿有喜樂,縱然面對失敗與沮喪,仍舊能夠散播馨香之氣。因此,他回到自己的使命,只要還住在這身體,便遠離主為眾人預備的住處,因為活著是憑信心而非眼見,最終,每個人都會站在基督面前接受審判。
跟隨基督的人,是被基督的愛所支配的人,他不需要任何的推薦信,保羅訴說自己的宣教,就是陪伴眾人在各樣環境下一起頌讚主基督,而不在乎外表看來如何。外表看來的成功,可能是一個失敗的記號,而眼前的失敗,卻可能是一個成功的記號。哥林多的人們期望有答案,期望有明確邁向成功的步驟,但很顯然,保羅宣講的信息,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似乎不是哥林多人所期待的,無怪乎他會說:「如果我們真的是瘋了的話,那是為著上帝的緣故;如果我們神智清醒,那是為著你們。」
失敗與成功、癲狂與清醒僅在一線之間,基督的愛推動保羅朝向一條看破虛假,與眾人截然不同的道路,而那也是因著基督為眾人死的事實,促使每一個跟隨者認真看待生命必然的終局,考驗每一個人如何在此刻做出新的抉擇:「所以,我們從此不再根據人的標準來估量人。雖然我們曾經根據人的標準來看基督,現在我們不再這樣做了。無論誰,一旦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
保羅可以跟哥林多人辯論,可以駁倒那些追求外貌、追求名聲的人,可以展現出一種「剛強」的信仰來吸引眾人。然而,基督卻不是如此,在每個跟隨者的軟弱與失敗中,更深刻顯露出愛的力量,當人愈懂得倚靠,就愈懂得活出已來臨的新生命,愈深刻體會軟弱中得剛強的恩典。
已在新時代的教會
疫情下的我們,已然進入全新的時代,過往當社會面對大型災害時,教會能夠迅速動員、整合資源投入其中,但今日我們所面對的「災情」,卻超過舊有的想像,連帶挑戰我們對「救災」行動的理解。九二一、八八風災,乃至於鐵路出軌意外,因著那是看得見的災害,所以我們能夠迅速反應,但如今看不見的病毒,卻彷彿讓我們陷入另外一種癱瘓,到底誰是受災者,到底誰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抑或,每個人不都是需要幫助的人嗎?那到底怎麼做?怎麼行動?成為我們共有的焦慮。
焦慮的來源,似乎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優越感,也就是追求剛強與追求答案的慾望:做為教會的一份子,做為跟隨基督的門徒,我們當然要去關懷弱勢,當然要去幫助那些軟弱的人,我們不斷努力付出,通過單向度的給予他人,建立起自己的優越感。所以,我們會說,教會「應該」要怎麼樣,「應該」要推動哪些行動,很多的「應該」,忘記了,每個人都是「教會」,而教會,同樣活在這個疫情的處境下,學著去回應,學著去行動。最大的課題是:我們不願承認自己是軟弱的人,我們不願承認自己竟然是找不到答案的人,我們不願承認,自己是有罪,需要通過基督活出新生命的人。
每個人都很急,急著疫情趕快過去,急著生活趕快恢復正常,急著讓每個受苦的人趕快擺脫絕境。這份焦急,也推著我們每個人想要多做些什麼,希望對事情有點幫助,所以不自覺的,我們進入了壓力鍋,共同承受著壓力卻找不到紓解的管道。信仰,或者教會,幫助我們再一次安靜下來,把眼光轉向那看不見的價值,我們需要一份穩定的力量,而那,就是基督的愛。分享一句鼓勵的話給家人,分享一段信息給徬徨無助的人,分享你能做,你能說的給工作場合、服務的夥伴,分享你所領受的感動給能夠在視訊、電話中碰觸的夥伴。不要看那些「應該」怎麼樣的大事,而是從「小」行動開始做起,耶穌的慢,遠比我們以為的快還要更快。
「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每個人都在轉離舊有的軌道與想像,活出新的生命;教會、團契也已經遠離舊有的思考模式,轉向一個全新樣貌的教會。試問,如果上帝所做的「新事」都是我們想得到的,那還真的是「新」嗎?不過是我們想控制上帝罷了,今日,是學習倚靠的時刻,是數算恩典的時刻,是散發基督馨香之氣的時刻,走在被基督所俘虜的行列,卻仍能夠喜樂如同凱旋般,這就是我們已然活出的新生命!
結論:【舊事已過,皆變成新】
人人喜歡新,新衣、新車、新房、新事……
新,讓我們充滿趣味
新,讓我們充滿歡笑
新,讓我們充滿動力
新,讓我們充滿計畫
舊事已過,皆變成新,我們深切期盼。
霎時,「新」變了調,
病毒,讓我們的「新」轉為沈悶,
讓我們的「新」轉為哀哭,
讓我們的「新」轉為攻訐,
讓我們的「新」轉為茫然,
讓我們的「新」由光明轉為黑暗…..
黑暗與光明的一線之隔,
原來,我們以為的「新」是自私自利
我們以為的「新」是驕傲自恃
我們以為的「新」是隨波逐流
舊事已過,皆變成新,絕望之處,曙光之處
誰說「新」必然按自己的計劃前進?
誰說「新」必然如自己的想像成就?
新,若非超出人們的理解,豈是真實?
我們,走在一條人心未能測透的新路,
走在一條人煙罕至的小徑,
會有同行者,會有領路者,會有聆聽者,會有陪伴者,
會有「愛」的存在,使我們憑信心前行,不憑眼見,
成為–新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