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1.活出復活生命的群體

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使徒行傳四:32-35、詩篇133
聖詩:527、363、390

前言

  逛書店時瞥見一本書「成功的反思」,書背提及:「 這是一個「贏家」與「輸家」截然劃分的年代,機會與命運,只會眷顧本就幸運的那群人,而「只要努力便能成功」成了天大的謊言。若你幸運擁有市場經濟重視的才能,便能往上爬;反之,只能跌落機會之梯。失敗者的憤怒與挫折感不斷醞釀,造成了民粹主義的崛起,人們在不同的立場之間撕裂對立,就連「贏家」也活得辛苦──這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最大危機。」疫情的到來,無疑逼迫我們暫停下來重新去檢視習以為常的生活,但,究竟我們該怎麼走,我們整個群體,是否能走出新的樣貌?或許,使徒行傳裡那經歷耶穌復活以後的新群體,會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

耶穌復活之後,信仰群體的新樣貌

  隨著耶穌復活,故事有了新的篇章,跟隨耶穌的一群人,究竟會活出什麼新樣貌呢?五旬節那天的聖靈降臨,信徒們開始說著別國的語言,原本那看似被種族、語言、文化所分割的人們,有著全新的連結,述說新的故事。彼得高聲宣講關於基督的福音,邀請眾人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好使你們的罪得赦免,領受上帝所賜的聖靈。使徒們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後,人人起了敬畏的心,學習過團契生活,所有的東西大家公用,又賣掉田產家業,按照各人的需要把錢分給大家。因著他們彼此和睦的關係,主天天把得救的人數加給他們。

  緊接著,彼得和約翰遇見一位生來瘸腿的人,彼得對他說:「金和銀我都沒有,但是我要給你我所有的: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命令你起來行走!」那人立刻有了力量,開始一面走路一面頌讚上帝。這同樣引發了眾人的驚呼,基督的福音跨越了身體的限制,使那群體中的邊緣人獲得接納,展現出新的樣貌。就在彼得與約翰宣講的時候,他們被各方宗教領袖團團圍住,過去當耶穌受難的時刻,門徒們的選擇是逃跑,但如今,他們卻勇敢宣告耶穌基督的名。即便被警告不得再藉耶穌的名發表言論或教導人,彼得和約翰的回答卻是:「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我們所看見、所聽到的,不能不說出來。」

  一被釋放後,彼得與約翰回到自己的人那裡,把所經歷的向眾人報告,當他們齊心祈禱,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都被聖靈充滿,開始勇敢傳講上帝的信息。這一群信徒都同心合意,沒有一個人說他的財物是屬自己的;所有的東西大家公用。耶穌基督復活以後,信仰群體呈現出跨越許多界限的樣貌,從跨越種族、語言與文化,再到使邊緣人得著接納,緊接著,他們更跨越了財富的界線。

  路加沒有先討論共享的外在行動,相反的,他所強調的是整個群體「同心合意」的內在心態。因著心態的合一,分享個人財物的行動就開始產生了,無論在任何時刻,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財富多半成為畫出界線、形塑人與人隔閡的工具,復活的大能打破人們的眼光,蘊藏在人們內在的一股動能,凝聚成為教會,一個見證生命價值的群體。

  使徒們大有能力地見證主耶穌的復活,上帝大大降福給他們每一個人。在他們中間,沒有人缺乏什麼。那些擁有田產房屋的,都賣了,把賣產業的錢交給使徒,照各人的需要分給各人。不要忘記了,先前當一個富有的人來問耶穌該如何才能得救,最後因著自己過於富有,無法拋棄一切,所以憂憂愁愁的走了。耶穌說:「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地難哪!」跟隨耶穌的人們可是問著:「這樣,誰能得救呢?」如今,他們的生命宛若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清楚知道自己為何而跟隨,為何而行動,為何願意跨越一切界線,那就是,復活的主基督!

在今天,我們期待周遭的群體能活出嶄新的樣貌

  使徒行傳給予我們一幅充滿盼望的圖畫,看見一個群體不斷朝著復活主耶穌的方向前進,跨越許多界線,做出許多改變。今日的我們,又何嘗不期待看見自己所投入的群體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呢?特別當前一週台灣經歷可說歷年來最嚴重的鐵路災後,導致許多人失去生命與受傷,我們莫不期待「改革」,但究竟該如何改,可就是大哉問了。我們習慣的改,總是被動式的等問題發生,再想辦法去填補這些洞,因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怎麼改都看不見成效。

  明明知道沒有成效,為什麼我們還是習慣如此做事呢?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我們對未來沒有清楚的憧憬,只要虛應故事給人交代就好,起碼人家看得見自己做了些什麼。這一點一滴累積下來,就成了最近社會上不斷提及的「系統性」問題。單一事件好處理,系統性的問題處理起來就極為費力,且很難即刻看見成效,自然就沒有多少人願意採取行動。

  初代教會跨越了許多界線,種族、語言、文化乃至於財富,上帝使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這樣的景況無不令今日的大家感覺興奮與羨慕,期待每一間教會都能夠打破界線,使人經歷恩典的豐富。然而閱讀這段字句的時候,我們看見了什麼重點呢?是界線?還是跨越?我們所領受的關鍵字,決定了自己的生命會走向哪裡,更決定整個信仰群體、整個社會是否能邁向真實的轉型。

  復活的基督點燃每個跟隨者內在的火焰,推動他們去跨越,去看見不曾認識的自己,做出過去不曾想像的決定。原來,當談論改變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要他人照著自己的模式改,而非真實的傾聽,真實為基督,為他者而改變自己。不曾察覺過自己的剛硬,不曾體會過自己的路已經走入死胡同,當然更不會發現到,自己即便活著,都好像死去一樣,信仰永活的上帝,卻行得像個死人一般。復活的大能,邀請我們專注於基督的工作,觀看基督究竟要在我們身上成就些什麼,更重要的,要讓我們每個人都從死裡復活,展現全新的樣貌。

我們是活出復活生命的信仰群體

  詩篇一三三篇說:「弟兄姊妹和睦相處,多麽美好,多麽愉快!這好比珍貴的香液,從亞倫頭上留在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這好比黑門山的甘露,降落在錫安的群山嶺。在那裡上主應許賜福–賜下永恆的生命。」我們對於信仰群體有著很高的期待,期盼每一個跟從主基督的人,都能活出和睦相處的樣式,但現實是,愈認識人們生活的實況,就愈會發現即便同個家庭,不僅無法和睦相處,更多則是受傷與衝突。

  若不從恩典的角度出發,我們就會一直圍繞在有限的視野中打轉,能夠和睦相處,活出復活生命,這就是上帝的工作,是一份超乎想像的祝福。因此一個活出復活生命的信仰群體,才好像香液從亞倫的頭上滑落下來,從黑門山上流下甘露。

  進一步的,緊抓著有限的財富,不斷去衡量價格,到最後走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循環,道出了人們都以為自己握有財富的控制權;相反的,若上帝開啟我們的眼光,去看見每一個轉變背後的價值,跨越自我界線走入永恆,我們就會發現到,每一步的付出,都共同參與在上帝建造的藍圖裡。一點一滴的累積與跨越,同心合意,沒有人說他的財物是屬自己的,所有的東西大家公用,經歷復活生命的跟隨者,行在其中時,沒有人會意識到有任何掙扎,它是自然而然的發生,等到回頭看的那一刻,才驚覺這趟旅程何等豐富,我們走過多少恩典、多少轉變,且讓多少人領受超乎想像的祝福!

結論

  復活節後的主日,我們一起領受聖餐,與耶穌基督一起打破自己,去經歷同心合意的祝福。最近一段時間裡,教會的關懷行動去到許久未來、年老的弟兄姊妹家裡,我們也一同領受聖餐,在耶穌基督的恩典共同團契。每一次團契的經驗,幫助我們打開自己的視野,知道自己是參與在基督身體的一份子,不只是今天參與禮拜的弟兄姊妹,更包含那些不在場的夥伴,就在我們共享恩典的時刻,那祝福自然而然流露,帶給我們復活真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