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二十:1-18
聖詩:116、108
前言
回台東一趟,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縱然僅是短短一天,卻有超乎想像的放鬆感,慢慢的去思想,原來,那是一種熟悉感,更是一種「故鄉感」。就在認真默想這些感受時,突然得到的啟發是,若非我們很認真在台南生活與服事著,很認真的「進入」台南,才會對台東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因著有著過去所發生的點滴,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走向未來,寫下與上帝同行的新故事。
抹大拉的馬利亞及門徒不明白未來將會如何開展
過去三年所發生有關耶穌的一切,好像就在轉瞬間結束了,他呼召人們跟隨,傳講上帝國的信息,遍行神蹟、醫治與趕鬼,一步步朝向耶路撒冷,乘著小驢駒進城,潔淨聖殿……等。緊接著,耶穌被出賣,受審判,被釘十字架,然後,他就這麼死去了、安葬,回歸平淡,留下有關復活的話語,但,跟隨的人真的相信這回事嗎?無論如何,事情終究要有個了結,安息日過後的第一天,天還沒有亮,抹大拉的馬利亞往墳墓去,是出於好奇,想要確認所有的事情皆已告終,或還有其他理由,在耶穌的墳墓那裡,她所看見的,與心裡所預期的完全不同。
墓門的石頭已經移開了,這是馬利亞從未見過的景象,她無法確定,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難道耶穌的身體被人移走了嗎?跑向西門彼得所另一個耶穌所鍾愛的門徒那裡,告訴他們:「有人從墓裡把主移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裡!」彼得和那門徒聽見,立刻朝向墓地跑出,過去幾天,他們宛若失去了動力,不再像先前那般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對於一切的結束感覺到茫然。一聽見馬利亞的訊息,他們衝了出去,即便是耶穌的遺體被換了地方,也非得弄清楚發生了什麼,為過去幾年的經歷劃下句點。
那門徒跑得比彼得還快,俯身往裡面一看,發現麻紗還在那裡。彼得接續抵達,直接走進了墓穴,看見麻紗還在那裡,又看見耶穌的頭巾捲著,放在另一邊。很顯然,這不會是盜墓者所為,如果是要把耶穌的身體盜走,誰還會大費周章把麻紗跟頭巾都捲好放著。那門徒跟著彼得走進墓穴,或許彼得還未相信,他一看見就信了,必然有超出他們預期的事情發生,但他們還不明白聖經所說「他必須從死裡復活」的意義,帶著不知道未來究竟會如何開展的疑惑,他們回家去了。
在今天,我們也不明白未來會如何開展
過去一年多來,「未來」更是一個沒有人能夠預測的概念,疫情大爆發使得許多人喪失性命,連出門的自由都受到限制,經濟環境重新洗牌;緬甸政變使我們看見軍人對平民百姓的屠殺;美中兩大國的火線交錯,致使夾在其中的台灣好像愈來愈難預測未來……等。閱讀這些資訊時,或許我們會覺得自己不過是平凡人,好像跟這些事不一定有直接相關,但另一個更直接的「旱災」,分區限水,減壓供水,可就是我們怎麼樣都無法擺脫的課題。未來,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清晰,反倒如空氣中的霧霾一般,使我們怎麼努力去看、去明白,都愈來愈加模糊。
我們全家上週從台東回程時經過屏東參訪一百香果園,主人帶著我們走入結實累累的百香果園區,一竅不通的我們對於結滿果實的園區感覺興奮,主人卻聊著,過去一年所遇到各樣種植過程的難題,有點超出他的理解,更讓他覺得愈做愈無力。我對此感覺十分驚訝,因為他不是沒有經驗的農民,相反的,更是在幾十年前就種植百香果起家,得著豐碩成果,無論在技術、管理都很傑出的農家。土地改良、農地旁的日照角度、甚至買到的栽、肥料全都出狀況,此刻正在結果、本應是年輕力壯的果樹,卻顯的垂垂老矣,失去生命力一般,最後他說:「牧師,可以請你帶我們禱告嗎?去年所做的超前部署,今年遇到的全都不管用,明年到底會如何,真的愈來愈不敢想。」
如果一位種植經驗豐富、過往具有豐碩成果的農民在應對新的土地、新的氣候變遷時都會對未來感到苦手,那麼在跟隨耶穌的道路上不也是如此嗎?我們對教會裡會發生的一切都不陌生,累積無數讀經、聽道、服事的經驗,建立起充足的知識,然而面對生命的無可預測,世界的變動時,這些知識是否真派得上用場呢?如果我們壓根兒就沒打算行道,那肯定對這些事情沒有任何感覺,但若我們真的相信,那每一天、每一週、每一年就必然會在實踐信仰的過程面對罪的掙扎,失去指望,到最後發現,原來自己何其需要耶穌。
耶穌使馬利亞看見了他
門徒走了,馬利亞還站在墳墓外哭泣著,她一邊哭,一邊低頭往墳墓裡看。忽然間,她看見了兩個穿著白衣的天使,坐在原來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一個在頭這邊,一個在腳那邊。他們問馬利亞:「婦人,你為什麼哭呢?」這問候,好像耶穌兩次稱呼自己的母親一樣,是溫暖又親切的招呼,馬利亞回答:「他們把我的主移走,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說完這話,轉了個身,又看見一人站在那裡,耶穌問她:「婦人,你為什麼哭呢?你在找誰?」
馬利亞還沒有認出耶穌,以為她是管園子的人,就對他說:「先生,如果是你把他移走的,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好去把他移回來。」從質問眼前的人會否是盜墓者,到自己說要去把沈甸甸的遺體搬回來,馬利亞完全沒有任何對自己的考量,內心只有耶穌。耶穌叫他:「馬利亞!」這一聲呼喊,喚醒了馬利亞,她認出來了!眼前這人,不就是耶穌嗎?「拉波尼!」邊喊著老師,趨前要拉住耶穌,內心的興奮無以復加,因為,耶穌基督復活了!
耶穌說:「你不要拉住我,因為我還沒有上到我父親那裡。你往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要上去見我的父親,也就是你們的父親;去見我的上帝,也就是你們的上帝。』」於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去告訴門徒,說她已經看見了主,又傳達主對她說的話。從不明白到明白,從看不見到看見,一直以來皆沒有改變,是耶穌使人得以明瞭,是耶穌開展每一個跟隨者的未來,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向人們宣告著,故事還沒有寫完,它才正要開始!
我已經看見了主
我已經看見了主!復活給予最大的應許,是每一天,每個時刻,每個事件,我們會看見主耶穌基督與人同在,開啟我們新的未來。
這一週連續三天的受難週培靈會,我們從繁華教會莊牧師真切的掙扎與痛苦中,看見她對於在地孩子們的愛,堅信教會能夠給予孩子們不同的未來,從她的故事,我已經看見了主!
不僅那樣,那一晚,當大家聆聽一段獻上自己的故事,紛紛掉下真誠的眼淚,由心而發生出許多感動時,我已經看見了主!
神學院羅光喜牧師、胡忠銘牧師的信息,推動我們去閱讀上帝在基督裡那無可比擬的愛,通過與基督聯合,十字架成為我們生命重要的記號,從這些分享裡,我已經看見了主!
一個多月來,教育大樓修繕及廁所改建,施工過程與環境的艱難,每一個工人與負責同工的付出,讓一切得以漸漸成就,就在這裡,我已經看見了主!
在百香果園,縱然面對各樣艱難,農家依舊想盡辦法去克服,通過禱告尋求上帝,到我們能在餐桌上享受美好的果實,因此,我已經看見了主!
疫情爆發,我們看見許多防疫人員的付出,發展疫苗的艱苦,以及許多人民的配合,使我們得想安居,我已經看見了主!
看見緬甸的苦,教會紛紛發起禱告,國際伸出援手期望遏止此事,使每個無辜的人民得以存活時,我已經看見了主!
旱災侵襲,我們學習簡樸生活,不再浪費,珍惜有限的資源,為讓環境得以永續發展,我已經看見了主!
結論
原來,當我們學習數算恩典的時刻,我們已經看見了主!人們生命最大的困境,在於我們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以為事情僅是自己所想的那樣,導致生命無法走向水深之處。死亡,不打破了我們以為虛幻的一切,把我們拉向現實,若非上帝允許,一切的計畫豈能被成就。勝過死亡的基督,再次把我們推向生命旅程的高峰,寫下每一段「看見了主」的故事,教會與跟隨基督門徒的價值,不在於我們能夠做什麼偉大的事業,而在於,我們已經看見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