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4.使人得活的上帝

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民數記二十一:4-9
聖詩:39、576、400

前言

  我們常通過外在象徵幫助自己認識信仰,最常出現的就是十字架,多數信徒都習慣掛著一條十字架項鍊,有裝飾的意義,同樣也有提醒自己的意義,我們需要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然而,外在象徵會是祝福,也很容易變成試探,一旦我們忽略對其意義的追求,僵化了自己的思考,它就反成為一種偶像崇拜。今日我們閱讀民數記的故事,關於銅蛇提醒以色列人回到上帝拯救的記錄,但隨日子一久,那使人得生的記號卻使人走入滅亡,反成了異教崇拜的橋樑,最終在希西家王的宗教改革中下令將其毀滅。

身處絕境的以色列百姓向上帝與摩西發出質疑

  在何珥瑪戰勝的以色列人,帶著無比高昂的士氣前行,然而才走了沒多久,繞過以東地的艱難景況令他們感覺無比沮喪。這個沙漠所帶來的絕望感,遠勝過先前跨越的每一個,甫一踏入,就有種陰險又邪惡的氣息,到處都是鹽水,不結果實的棕梠,更有毒蛇在此出沒。人們只能小心翼翼,一面拍打樹叢,一面步步為營的向前走,哪怕是再勇敢的人,都會被這環境所帶來的絕望感擊倒。以色列百姓愈來愈不耐煩,他們的心極度煩躁,不滿的情緒已經到了頂點,一觸即發。

  「為什麼把我們領出埃及?要我們死在這沒有食物沒有水的曠野?我們再也嚥不下這難吃的東西了!」他們對前面的道路滿懷恐懼,死亡迫近所帶來的壓力,促使以色列人緬懷過去,以前在埃及不是過得很好,我們怎麼會那麼愚蠢,選擇跟著摩西呢?抱怨食物與水的缺乏,顯然完全遺忘這段日子以來上帝所供應的一切,他們的信心遠比想像中還要淺薄。更甚的是,他們開始嘲弄一直以來所領受的嗎哪,指稱這就是最下等的食物,沒有一絲價值可言。

  他們攻擊上帝與摩西的行動顯示,這個信仰群體只剩下逐項埋怨所領受的一切,絲毫不在意曾領受的恩典為何。於是,上帝使毒蛇進入人民中間,有許多人被毒蛇咬死了,也有許多人躺臥在床榻上,不斷發燒,死亡從他們所預期,如今真的向他們襲來,再有口才,再有能力,都比不上毒蛇的一咬。終於,人民知道該要悔改了,他們來找摩西,說:「我們出惡言攻擊上主和你,我們犯了罪,現在求你禱告上主,使這些蛇離開我們。」

在逆境裡,我們依舊質疑上帝的帶領

  今天,我們不曾遭遇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絕境,即便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台灣都宛若一個超然的存在,僅能從在海外的親人那略略感知疫情所帶來的恐懼感而已。上主日通過網路科技與在美國的台灣人教會分享,將近一年沒有實體禮拜,沒有聚會活動,更聽聞公司裡的同事因著疫情喪生,那種對疫情趕緊過去的迫切感,身處在台灣的我們縱然如此期待,卻有相當臨場感的差距。

  沒有危機感,或成為今日我們最大的課題,只要一點點不順自己的意,就開始埋怨,甚至情緒勒索他人「如果你沒有怎麼樣,我就……」。精神醫師描述人們需要治療的「四大恐怖」:怨恨、恐懼、自我中心、內疚,以色列人在曠野裡的反應全都浮現出來。面對逆境的時候,甚至是生活裡稍一點點不合己意的事情發生時,我們依舊不斷質疑,選擇怨恨他人,選擇活在恐懼之中,甚至因著自我中心導致為罪所勝,做了許多傷害他人與群體之事後,被內疚感所擊倒,不知該怎麼走出來。

  罪的破壞性,在於它不僅止於個人,更會影響整個群體。身體的飢渴,牽動著心理狀態的飢渴,自然到最後影響人們靈性的飢渴,互相指責、埋怨、製造更大的爭吵。在家庭中,單一親人的身心靈狀態,必然影響著整個家庭,而在一個信仰群體裡,每個肢體所陷入的苦境,同樣會使得整個群體都一同受苦。為罪所苦的時候,我們莫不期待趕緊把那造成問題的來源根除,卻忘記了,我們都已承受著身心靈的痛苦,「自己」也在群體的痛苦裡,亦是需要認罪,需要被醫治的關鍵。

上帝使以色列人得著生命

  死亡的現實感,推著以色列人悔改祈求上帝的憐憫,摩西因此為人民禱告,上主就吩咐摩西造一條銅蛇,掛在柱子上,好使被毒蛇咬了的人因望見這蛇而活。埃及人相信旗幟、軍旗等都是具有神明能力的聖物,更因著蛇所代表的危險和保護崇拜牠,上帝彷彿故意通過這個方式,向那群不斷緬懷埃及生活的以色列人訴說,你們所以為的偶像沒有任何能力保護你們,唯有上帝才能保護人、醫治人,使你們得著生命。

  命在旦夕中的人,沒有任何選擇,當他們看見摩西造了一條銅蛇,掛在柱子上,突然間就退了燒,恢復了健康。沒有任何人會懷疑,使他們得著生命的人是上帝,就在那最深刻的痛苦與絕望中,上帝使人轉向凝視他的行動。痛苦,是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感受,但它又深刻喚醒人們對上帝的渴望,使人願意認罪、轉向,經歷那真實的憐憫與恩典。以色列人宛若從死亡門前走了一回,就在片刻前,致命的毒素還在他們體內流竄,唯一的結局就是死,在絕望中的相信,使他們得著新生,扭轉了必死的命運。

  耶穌說:「正好像摩西在曠野舉起銅蛇,人子也必須被舉起,要使所有信他的人都得到永恆的生命。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從上帝那所領受的新生命,是死亡也無法擊潰的生命,通過耶穌基督,凡信的人立刻建立起新連結,是一份從上而來的新生命,人無法憑著自己的意志、智慧去籌算,僅能謙卑地領受,延續至永恆。

我們已得著新生命

  巴克禮聖經學堂時我們曾操作過讓大家用短暫的時間安靜凝視上帝話語,細細品味話語所帶給自己的感動,由於是非常短的時間,不少人分享著完全無法真正安靜下來,一停下來就有太多的思緒湧入,感覺整個陷入雜亂之中。某程度來說,這不過是你我生命的縮影罷了,我們以為自己握有生命的主導權,期待每一天、每個事件都能按著自己的計畫前進,一旦出了錯,超出自己的預期,就開始浮現各種抱怨,無不期望趕緊把出了軌的火車推回到正確的路徑。

  沒有停下腳步,我們無法意識到耶穌基督時刻與自己同行,每個「混亂」或許是讓人重新得生命的關鍵;沒有細細品味聖經的話語,去默想與思考,僅想要汲取自己想要的安慰或鼓勵,就不可能打下紮實的地基,迎向每個生命裡的風浪;忽略耶穌基督的同行,又輕看話語的力量,自然不可能行出真理,覓得永恆生命的價值。以色列人走到懸崖邊,不得不面對死亡的必然,才通過悔改尋得新生命;今日,耶穌時時刻刻喚醒我們通過他自己,藉著信而得著新生命。

  這兩天受邀參與宣教牧養研討會的服事同工,研討會所要討論的案例,皆是近年來剛在原受派教會封牧的牧師,經過三年傳道師的服事,陪伴教會找出一個可能前進的方向後,願意繼續投入的例子。籌備小組會議裡,大家提到不是要去找所謂「成功」的典範,而是期盼通過年輕傳道者的創意思考,為每個人可能僵化的腦袋注入些活水。然而,從每一個案例或者事工計畫之後,我覺得更深刻的體會是,上帝在每個地方有著他自己的行動,並喚起每個人跟隨他,讓自己的生命被塑造,被轉化,得著永恆的新生命。

結論

  沒有上帝的憐憫,我們不可能成就的了些什麼,只會持續在死亡的牢籠裡轉不出新的可能;沒有上帝的恩典,我們不過就是愚昧的人們,只會持續怨恨、恐懼、自我中心與內疚,在罪的循環裡打轉;沒有耶穌基督,我們豈能體會上帝長闊高深的愛,救我們脫離滅亡,反得著永恆的生命;未曾領受永恆的生命,我們又豈能成為福音的僕人,分享祝福給身旁軟弱的人們,使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願那使人得活的上帝,讓我們望而看見拯救,每一天,每個時刻,都成為認罪,悔改的契機,建立與耶穌基督的連結,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