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聽與說

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九:2-9
聖詩:281、151、397

前言

  快速又忙碌的節奏裡,大齋節期的反省與默想,好像是一樁生活裡的弔詭,明明事情就做不完了,還要慢一點點,這豈不會把自己搞得更加焦慮嗎?大多時候我們會有類似的經驗,急躁地去應對每件事,可能會每件都做不好,反過來,讓自己多一點點安靜的時間,多思考一點,多禱告一點,或許就會讓我們看見不同的圖畫。

彼得急切的言說以致失去閱讀眼前事物的機會

  耶穌領著彼得、雅各和約翰悄悄地上了一座高山,就在他們的面前,耶穌的形象變了,他的衣服變成潔白光亮,是世上沒有人能夠把布漂得那般潔白光亮。對人在現場的門徒及馬可的讀者來說,很快就會聯想到先前摩西在西乃山上與上主說話後變貌的經歷,下山時他臉上的皮膚發光,致使眾人都害怕與他接近,因為與上帝面對面的下場自是死亡。就在那道光裡,三個門徒看見以利亞與摩西在跟耶穌講話,這奇景令他們無法言說,不知該如何敘述自己內心的感受。

  彼得依舊說話著:「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座帳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急切地說話的人,無法聆聽別人與自己,以為說話能掩飾自己內在的空洞,當然,也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山上的這一幕,耶穌向門徒啟示著真理,榮耀是帶有重量的,十字架的道路必然崎嶇難行。門徒的選擇,是停留在山上的榮耀,拒絕下山後受苦的必然,彼得戰兢的聲音,似也向耶穌發出試探,是否自己能逃避那一切呢?

  門徒確實站在「錯誤」的一方,不願面對,亦不願承認錯誤。受難的事實發生之際,所有的門徒選擇逃離,僅剩耶穌孤身一人走上十字架,被拒絕、被拋棄、被蔑視,那是苦難,卻也是榮耀的彰顯。

在今天,我們也因急切地說致使失去聆聽的機會

  言說,終究是有其限制,當我們在極度興奮、手舞足蹈的時刻,也不用多說些什麼;而當我們遭遇困難、挫折,或陪伴他人受苦的時候,一切宛若盡在不言中,多說無益,甚至可能還會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反倒造成更大的傷害。忙碌、快節奏的生活,我們似乎逼不得已必須得迅速對每件事做出回應,然而,大多時候我們來不及釐清前後脈絡,來不及辨別內心的情緒,每一次的說,反倒讓我們忽略許多生命中重要的事物,實為一大可惜!

  現代人反而不那麼喜歡言說,取而代之的是智慧型手機溝通模式,每天無數的訊息流通,是否幫助我們活得更好,還是更加焦慮呢?已讀不回是焦慮,不讀不回更是,我們過得比過去還要急躁,他人只要沒有立即回覆,好像就犯了滔天大罪一般。我們不允許他人有不回應的自由,連帶讓自己也失去自由的空間,當然,更別說要給上帝空間了。事工進行著,每個人好像都「應該」要趕緊完成自己受交代的任務,無數的規劃反倒忽略了上帝會如何在其中運行,會如何使人與其相遇。

  因著喉嚨出狀況,不得不進入「養嗓新生活」的模式,呼應大齋節期的靜默操練中,我們好像可以看見更為寬廣的世界。每一天減少言說,通過手勢、筆談,縱然無法暢所欲言,但慢下腳步,多了點整理情緒的空間,多了點思考言說的空間,多了點與上帝互動的空間。過去急切的說,讓我們失去聆聽的機會,如今,我們重拾聽的真諦,去聽弦外之音,去聽每個感動,更去聽何為上帝的榮耀。

上帝邀請人們專注去聽他的聲音

  雲彩籠罩著害怕中的彼得,雅各、約翰,忽然間,從雲裡有聲音傳了出來,說:「這是我親愛的兒子,你們要聽從他!」一下子被光照耀刺眼的什麼都看不見,一下子又是被雲彩籠罩的伸手不見五指,當那聲音從雲彩中透露出來的時刻,門徒們連忙向四周張望著,卻看不見有別的人,只看見耶穌和他們在一起。即便先前彼得已然回應耶穌是基督,但恐怕都沒有比此刻更加清楚意識到耶穌的身份。

  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從水裡上來的時刻,他聽見從天上傳來的聲音:「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此刻在山上,門徒們從雲彩中聽見:「這是我親愛的兒子,你們要聽從他!」從耶穌獨自的聆聽,到門徒們共同的聆聽,上帝始終說話著,邀請人們專注去聽他的聲音,那不僅是他者的聲音,更是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上帝的聲音與人內在生命碰觸的那一刻,生命是和諧、充滿光彩,一切的恐懼與擔憂全被挪去,人們可以再次與自己和好,並進一步,迎向新的旅程。

  山上所經歷的美好,是門徒生命的高峰經驗,他們聽見了上帝的聲音,更深刻認識了耶穌基督的身份,然而,他們終究是要下山的。耶穌吩咐他們:「人子沒有從死裡復活以前,千萬不要把所看見的告訴任何人。」下山迎向苦路,迎向人們生命的苦,每一次的言說,為要喚起更深的聆聽,生命的答案,無法被任何人所掌握,即便門徒們亦然。耶穌要求他們不把所看見的告訴人,在於聆聽的功課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一塊,而那唯一的聲音與形象,就如雲彩散去的那一刻,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我們已被邀請來專注於上帝的聲音

  聽與說,是需要練習的,我們太習慣於說,反倒忽略了聽。就如我們欣羨於山上的美好,選擇性遺忘山下所發生的現實,致使信仰追求與生活脫節,成為半空中的信仰者。閱讀聖經是一趟旅程,我們從上帝的話語出發,呼應己身的處境,在前進中不斷咀嚼對話,挖掘話語對自己的意義,進而做出轉變的行動,當最後抵達終點站的時刻,我們所領受的豐富是無可比擬。

  聖經學堂邀請曾陪伴的年輕人政翰來分享台南空汙的問題,從他所走過的路徑,宛若使人看見上帝帶領的痕跡。打從一開始經歷在團契的美好,信主、投入服事,到開始求職,發現食品檢驗的不公,毅然轉而投入環境保護的領域,至今仍舊嘗試喚起大家共同重視周遭,盡自己微薄的力量來回應上帝在其生命裡的聲音。他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分享的過程裡所帶來的感動,是那份期望這塊土地能更好的心,上帝的聲音或許不是直接地對他對話,卻是從所看見、所聽見的每個事件裡邀請著,領他走向上帝預備的道路。

  隨著教育大樓地下室工程展開,我們學習聽著上帝的聲音為何?過程裡有遇到些難題,或發現更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珍貴的是,我們會如何聽見上帝的帶領?每次告別禮拜陪伴喪家的時候,我們也學習聆聽,上帝在每個受苦、每個難過中會如何說話?陪伴年輕人尋找未來方向的時候,同樣更是一段聆聽的過程,上帝究竟如何使用一個人,使他完成自己的使命?今天我們召開會員和會,除了回首過去一年的腳蹤以外,更是一段聆聽上帝要如何說話的時刻,我們會如何跟從耶穌走在未來的每一步?所有的煩擾,所有的事物都將散去,上帝的聲音始終不改變:「這是我親愛的兒子,你們要聽從他!」

結論

  門徒上山看見了異象,哪怕在上面何等美好,他們終究是要下山的,好消息是,下山迎向世界的苦難,迎向人們的現實不是他們自己去面對,而是有耶穌走在他們的前頭,一步步隨著耶穌經歷十字架的苦。即便那時看來門徒們是失敗的,但耶穌基督復活所帶來的拯救,把他們重新領回到自己的使命,訴說新的故事。上帝的聲音先行,我們學習聆聽,進而回應,先聽而後說,推動我們走向耶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