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撒母耳記上三:1-20
聖詩:4、154、393
前言
我們活在一個被龐大資訊所宰制的時代,多數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幾乎都不自覺的拿起手機來看看有哪些訊息湧入,有哪些需要回覆,有哪些需要聯絡,緊湊的生活節奏於焉開始。社會學家說這是個大加速時代,所有事情都在不斷加速,人們宛如陀螺般沒有停歇下來的時刻,沒有時間去「聽」、去「思考」,只以片斷式的理解解讀資訊,無怪乎衝突與誤解不斷,真可謂是一個人人隨己意而行的時代。
祭司以利家族遠離了上主,愈來愈聽不見上主的聲音
在這個人人隨己意而行的時代,人們愈來愈聽不見上主的聲音,更看不見從上主而來的異象。一個祭司家族,走在逐漸崩壞的道路,老眼昏花的以利,從撒母耳的母親哈娜在聖殿裡不住向上帝禱告的時候,就誤認為她是喝醉了酒,顯露出他的判斷力已經出了問題,更嚴重的是,這位老父親無法管控自己的兩個孩子。以利的兩個孩子是無賴,藐視上主,搶奪人們獻祭的祭物,更犯了姦淫的罪,把自己帶向滅亡之途。
事奉上主的祭司家族,淪為假借宗教事務滿足私慾的無賴,老祭司顯得更為軟弱無力,縱然已有人向他傳達上主必然審判的信息,以利仍舊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切發生。哈娜打從撒母耳出生不久後,就把孩子交給以利,宣告因著這孩子是上主所賞賜,她要把他獻給上主,讓他終生歸屬上主。小撒母耳與老祭司以利的事奉生命,一個冉冉上升,一個即將謝幕,那個充滿上主奧秘的夜晚,成了兩人關鍵的交叉點。
那一晚,以利在自己的房間睡覺,撒母耳則睡在安放上帝約櫃的聖所,天還沒有亮,唯燈還亮著,彷彿宣告著,黑暗的時刻依舊有光,上主始終存在。就在那個時刻,上主呼喚著撒母耳,撒母耳回答:「是,我在這裡。」以為是以利在呼喚他,就跑到以利那裡去問說:「你喊我嗎?我在這裡。」被叫醒的以利,全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更是早已失去了對上主的敏感度,只回應撒母耳:「我沒喊你,回去睡吧!」於是,撒母耳就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在今天,我們也很容易遠離了上主,導致愈來愈聽不見上主的聲音
英國著名文學大師C.S. Lewis的一本書校園譯作「小心魔鬼很聰明」,精準點出為什麼一個事奉上主的家族最終沈淪的緣由。書中Lewis模擬一個資深的老魔頭,寫了三十一封信給小魔鬼,指導他如何把上帝的子民帶往幽暗邪惡的陣營。魔鬼通過兩種方法使人遠離上帝,第一是叫人犯罪,不守上帝的律法,這種方法最直接卻不夠高明,很快就會被識破,功力較差的小魔鬼就會用此招數;資深的老魔頭顯得高深莫測,使用難以察覺的手段,鼓勵人做「好人」,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到最後,就在不知不覺中遠離了上帝。
魔鬼不怕人固定參與禮拜,參與服事,牠只要人外表維持一個「好基督徒」的形象就好了,內心愈來愈遠離上主,不願思想有關上主的事,成為對教會品頭論足的「專家」,如此一來,整個信仰群體就會不攻自破,很難站穩得住。魔鬼喜歡安逸,因為人在安逸中容易怠惰,遠離上主之後,就愈來愈聽不見真理的聲音;反倒是在苦難中的人,他們遠比安逸中的人們更懂得尋求上主,更懂得學習倚靠,淬煉出真實的信仰。
我們腦袋裡都有對於「好基督徒」的想像,亦有對教會事工與服事的框架,好像只要按著標準作業程序去進行,教會的運作就能順暢。當人被忙碌佔滿之際,我們愈來愈難去問自己內心的渴望與願景為何?我們期待自己的生命走向什麼樣的圖畫?能夠陪伴身旁的夥伴、下一代活出什麼樣貌?因為想這些事情太費力,太耗時又沒有效率,在這個加速時代裡,我們不自覺的把最重要的步驟拋之腦後,只想著如何把受交代的事情與問題解決,莫怪於聰明的魔鬼可以趁隙而入,有技巧地使我們遠離上主,聽不見上主的聲音,更少有異象。
上主呼召撒母耳成為他的僕人
再次進入夢鄉的撒母耳,又一次聽見上主的呼喚,因為上主還未向他顯現過,所以他不認識上主,只以為是以利在叫他。他又起來,到以利那裡,說:「你喊我嗎?我在這裡。」以利說:「我兒,我沒喊你,回去睡吧!」相同的劇情再次上演,撒母耳回去睡覺,上主第三次呼喚,他又跑來找以利,說:「你喊我嗎?我在這裡。」這一次,再怎麼失去敏感度的老以利都有感覺了,他知道必定是上主在呼喚這孩子,因此他對撒母耳說:「回去睡吧,如果他再喊你,你就說:『上主啊,請說,僕人聽著。』」」
撒母耳回去睡覺,上主來,站在那裡,像先前一樣呼喚:「撒母耳!撒母耳!」撒母耳回答:「請說,僕人聽著!」上主呼召了撒母耳成為他的僕人。這或許是以利人生最終的一項服事,即便這個家族已被罪惡所掌控,未來必然領受上主的刑罰,然而上主依舊使用這位老祭司,使他成為一位引導者,幫助年幼的撒母耳認識上主。或許他的工作將要結束,但還沒有完全過去,上主在每個屬於他的僕人身上有著不同安排,使人在不同生命階段依舊服事著,成為下一代的祝福。
聽見上主的呼召,是小撒母耳正式成為上主僕人的開始。正如哈娜的禱告:「他從灰塵中提升窮苦人;他從糞堆裡抬舉貧困人,他使他們做王子的友伴,使他們得榮耀光彩。」在微小之處、微小之人的身上,上主向人顯現,使人聽見他的聲音。上主更通過兩代服事者的傳承,宣告整個以色列將要進入一個新的世代,不再是各人憑己意而行,上主將要掌權,差遣他的僕人撒母耳成為以色列的祝福。
我們已成為上主的僕人
作為神學生開始,我們總會被問到:「上帝如何呼召你走牧者的道路?」每個人領受呼召的經驗皆是獨特的,自己並非從小在教會長大,高中才參與團契,升大學時受洗,選擇科系時選了社工系,想著可以投入助人工作。第一學期的寒假,連著兩個禮拜參加營隊,從讀聖經開始,到聽著神學院老師分享三個主題:「主在找我、主在叫我、主在召我」,內心彷彿有股熱情被點燃,想著若要投入助人工作,教會豈不也是另一個很好場域嗎?那成為了呼召的起頭。
上主呼召他的僕人,是一個持續前進的過程,通過他的話語,通過身旁的夥伴,陪伴著每個人成長。大學時期讀到以賽亞書五十:4「至高的上主教我該說的話,使我能安慰憂傷的人。每天清晨,他喚醒我,使我渴望聽他的教導。」寫下「主啊,差遣我,指教我的言語,使我能夠安慰失喪人群,每天清晨,你呼召我成為你的僕人;拆毀我的驕傲,打倒心中的牆,使我能夠成為新造的人,做你聖潔僕人服事羊群到永遠。」
「聽」上主的聲音對每個跟隨耶穌的門徒何等重要,只可惜當我們被忙碌填滿自己的生活節奏後,「聆聽」成為何等奢侈的一件事。聖經學堂時我們學習讀聖經要讀出聲音來,然而通過蘇蕙蓁老師的提醒,讀出聲音來只是第一步,要慢慢地讀,讀出字裡行間的情緒與情感,如此才能更加進入話語的情境。或許當我們覺得好像聽不見上主的聲音時,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慢慢把聖經讀出聲音來,讀到自己的心裡,就在心靈深處,會有一微小的聲音觸碰著自己,呼喚著自己,等候著我們回應:「請說,僕人聽著!」
結論
每一次面對不同抉擇的時候,憶起一位牧者長輩的提醒:「問你的心。」後來帶年輕人的營隊,到了快結束的時刻,我們會邀請每個夥伴容讓自己有一段安靜聆聽的時間,認真想著過去幾天的點滴,上主會對自己說些什麼,會呼召我們做些什麼。同樣的,在忙碌的生活節奏,給上主空間,也是給自己空間,在那個蒙受款待的空間裡,我們會自然而然經歷聖靈的感動,自然而然地被塑造,成為上主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