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華語:劉炳熹牧師
經文:以弗所書一:3-14
聖詩:177、174、402
前言
長老教會被譽為「會唱歌讚美上帝的教會」,通過加入頌讚的詩班,我們學習聆聽上帝、聆聽他人,學著彼此扶持與成長。本週預備告別禮拜的過程,年事已高的長老為著別世者再次揮毫,正是因著頌讚上帝所建立的情誼,感動著他發揮自己另一項頌讚的恩賜。頌讚上帝,讓我們的生命被轉化,讓我們得以看見與世俗截然不同的價值,回到上帝與人的連結,回到上帝在此世界的行動。
以弗所書的世界裡,保羅不再把焦點置於教會的種種問題
翻開以弗所書,我們看見一個與其他保羅書信截然不同的風貌,加拉太教會在律法與恩典中不斷拉扯;哥林多教會則被社會價值侵蝕著;羅馬教會不斷糾纏於猶太和外邦的張力;腓立比教會有著內憂外患;帖撒羅尼迦教會被逼迫和哀慟所影響著……。以弗所書則領著所有人轉個思考方向,不再專注於教會內此時此刻的種種問題,更不要急切於找出什麼明確的解方,而是單單回到教會的本質,我們為何而存在,為何而成為一個信仰群體。
作為一位追尋信仰者,人們習於不斷從自身的處境出發,去思想自己該怎麼做,該如何事奉,期待能愈來愈走在成聖的道路,成為忠心的信徒。保羅卻轉換了角度,人無法單憑自己的努力賺取上帝眼裡的「忠心」,他清楚的告訴眾人,這全然來自於上帝的賞賜。開場白裡,保羅述說著感謝:「感謝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因為他藉著基督把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我們,在創世以前,他已經藉著基督揀選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沒有絲毫缺點的人。」
這是上帝的視角,而不是人受侷限的視野。教會一旦被眼前的種種問題所困擾,反覆地把所有的力氣糾結於該如何解決、如何免於問題的發生,甚至信徒們質問著為何教會如此不完美時,整個信仰群體看似忙忙碌碌的「做」了許多事,殊不知只是把原先混亂的環境弄得更加混亂而已。我們,是被上帝所揀選出來成為一個信仰群體,在這裡共同承擔、共同成長,因著這樣,問題與混亂才會層出不窮,提醒人們是何其需要上帝的拯救。
今天的世界,我們習於把焦點放在問題的表面
初來台南不久,很快就被「行」所困擾著,馬路出去兩邊都有圓環的設計,一次騎機車出去想要左轉,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轉彎;有的圓環又卡著紅綠燈、機車又可能紅燈右轉,弄得自己滿頭問號,又覺得十分危險,最後乾脆能避則避,改走其他路線。後來跟年輕人討論這件事時,他說:「牧師,你一進圓環如果要左轉,就直接往最內線走,這樣才彎得出去。」後來嘗試過後,果然比較好走,也安全多了,但就遇到另一個問題,內線地面寫著「禁行機車」四個大字。
我們不難理解,在台灣的實況環境下,就是一個事件發生以後,大家開始反應應該要如何如何,於是公部門就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最後混亂了原設計的本意,成為累積下來的歷史共業。每個人都知道如此行好像有問題,卻又沒有人有辦法解決,因為大家早已習慣一套機器運轉的模式,要調整它是一件大工程,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最終乾脆不如不做。把焦點放在問題的表面,不去探究事情的本意,自然就會冒出更多問題,掙扎於其中的人不僅疲於奔命,更看不見半點往好方向前進的盼望。
教會常常不知不覺陷入相同的危機裡,當整個世界不停轉動時,我們遺忘了某些重要的根基,導致於把能量虛耗於淺薄的表面,不知道自己已然失去與上帝的連結,信仰不再有深度,事工就僅僅是追求熱鬧的活動罷了。歷史學家帕利坎精彩的陳述兩個字詞:傳統主義是活人的死信仰;傳統是死人的活信仰。傳統主義的困境是沈溺於「一直以來都這麼做」的偶像崇拜;傳統則是從過往的歷史中習得洞見,找出新時代裡的踐行,反覆地去問:「在新的世代裡,上帝的行動是什麼?我們如何持續聆聽上帝,做出新的回應?」
上帝的揀選使人加入頌讚的行列
上帝預先決定藉著耶穌基督使我們歸屬於他,而有做他兒女的名份,這是他所喜悅,是他的旨意。因此,保羅喚起每個人來頌讚上帝這榮耀的恩典,因為他把親愛的兒子白白賜給我們!由於基督的死,我們得到自由,罪蒙赦免,這都出自於上帝豐富的恩典!榮耀是帶著重量的,耶穌基督降世成為人,與人們同行,經歷真實的死亡,為要成就上帝的拯救,因此,跟隨基督的人所能得著最大的恩典,就是耶穌基督與我們同行,通過頌讚,再一次建立與上帝的連結,活在他的旨意中。
輕忽了耶穌基督的拯救,導致教會把眼光置放在一個個的問題,忘記上帝的旨意就是在時機成熟之際,天下和地上一切被造的都歸屬基督,以他為首。頌讚上帝,塑造教會成為一個象徵,反映出上帝在誰,他曾在哪裡工作,他又如何賜下恩典。每個跟隨基督的人正是如此,當人們聽見真理的信息,就是聽見那使你們得救的福音時,你們信了基督,上帝就把他所應許的聖靈賜給你們,作為你們歸屬他的印記。聖靈保證我們要承受上帝的應許,把完全的自由賜給屬他的人。我們要頌讚他的榮耀!
頌讚上帝,成為教會的主旋律,每個事件、每個看起來的難題,皆是上帝工作的痕跡,保羅清楚架構出他的神學,我們就是被上帝所揀選加入頌讚行列的一份子。生活在黑暗已久的人們,何等迫切需要光的到來,上帝通過耶穌基督已然顯露他拯救的計畫,教會成為那為光做見證的人,領受恩典與真理。
我們已成為頌讚上帝的教會
上帝在每個時代、每個時刻持續的工作,我們頌讚上帝並不是為了要改變上帝,反倒是讓我們自己被上帝所改變,我們不是那光,而是被光照的人,因著如此,我們才能不住述說新的故事。頌讚(doxology)由「榮耀」(doxa)和言語(logos)兩個希臘詞語組成,也就是說,頌讚是一種表達,一種言說被頌讚者的行動,絕非僅止於「我讚美你」的話語,而需要走向水深之處,去言說上帝的作為,言說為什麼上帝配得一切頌讚。
隨著教會去問,為什麼我們如此行?上帝在我們生命裡的行動為何?一步步的,我們會在頌讚的行列裡經歷被轉變、被塑造。當然,我們共屬於一個信仰群體,一起生活的時候,不同的想法與觀點,不同的成長背景必然會出現衝突,一個個的問題,會讓人覺得厭煩,以致想快速的解決它。以弗所書的出現,再次提醒我們耐心去尋求問題的本質,耶穌基督究竟如何在我們中間工作,我們是被呼召來頌讚,而非解決「問題」的。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出一段值得深思的論述:「國家文化施政的使命不在於『治理文化』,而在『文化治理』,要將文化融入國家發展的整體視野,達成『步步都是文化部』。」教會是如此,我們亦是相同,很容易被一套既定的框架僵化,不容易走出自己的侷限性,去看見上帝持續的新創造。新的年度,我們看見週報封面呈現出新的樣貌,也預備開始「巴克禮聖經學堂」,一起來跟隨上帝的話語前進,通過不同的恩賜與觀點來頌讚上帝的美好,帶著頌讚上帝的視野,齊來在新的一年經歷上帝的塑造。
結論
「創造連結,活出美感」是教會新年度的主題,根本的核心正在於「頌讚上帝」,我們每一個人都被耶穌基督邀請加入頌讚的行列,以不同的專長與恩賜連結起來,述說生命的感動。美感,絕非膚淺只是看起來漂亮,或者聽起來好聽,上帝的美好,帶我們活出深邃的價值,因著那光的照耀,在每一個黑暗處成為領路的人,在每一個絕望之處帶來真正的盼望。